在韶关,关注无偿献血的人对李慧文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在血站工作以来,李慧文逐渐喜爱上了这个职业,他把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孜孜以求、永不停歇。
30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参与无偿献血行动,累计无偿献血430多次、16万毫升,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达3万多小时。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一大批爱心人士、志愿者投身无偿献血的行列。他著书立说,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带头宣讲千余次,为宣传献血知识、发动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鼓与呼。
他的突出表现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由此获得了全国无偿志愿献血金杯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他还获得过“韶关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第七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荣获第七届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21年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如今,李慧文退休后返聘回韶关中心血站继续上班。他说,他要继续为韶关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光发热。
李慧文在办公。袁少华 摄
经常到采血室转转
只要有空,李慧文总喜欢到采血室转转。“在采血室常常能遇到熟人。”李慧文指着一名正在献血的志愿者说:“我认识他七、八年了,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献血80多次。旁边那个小伙子捐了120多次了。”
李慧文自己就是一个无偿献血“达人”,也许是相同的理念,让他对无偿献血志愿者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遇到熟人,李慧文会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近况,聊聊家常里短;遇到初次献血的志愿者,他则会为对方讲一些献血常识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对献血有更多的了解。
“采一次大约要70分钟,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如那个年轻人,他的血小板系数高,而且体质较好,耐受力强,采集的时间就短,速度快一些。”一提到献血的话题,李慧文总有说不完的话,“这种机采血小板的机子还有一个可以预留60毫升血浆的功能,因采完血之后管道里还会残留一部分红细胞,机器能将60毫升血浆回冲,让红细胞流回志愿者体内,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减少献血者红细胞的损失。”
李慧文告诉记者,多次献血者的血液经过了反复检测,每次检测都合格,因而证明血源是非常安全的。所以把多次献血者转化为固定献血者就非常有必要。我市从1998年开始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2015年开始提出了“百次献血者培养计划”。固定献血者队伍的成立对于保障供血和血液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我经常到采血室看看,跟献血者交流与沟通,给他们答疑解惑,或者指导新的献血者,动员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前面两位就是我们培养百次献血者的成果。”李慧文说道。
李慧文在采血室与献血者交流沟通。袁少华 摄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
“现在采血小板一般采用机采血小板的方式进行,以前是用手工提取血小板的。”李慧文现场向志愿者介绍起采血的知识,“先采出全血,在血液离体6小时内分离成血浆,然后从血浆中提取出血小板。”他一边说着,一边查看机器的仪表数据,从他如话家常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丰富的献血知识使他在工作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李慧文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没有选择赋闲在家享受生活,而是毅然返聘回原单位继续工作。“血站临床医生比较少,人手短缺,我还可以在这里发挥余热。”李慧文说,最关键的是,血站有他热爱的事业。返聘后他主要对社会公益组织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引导这些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李慧文话里话外都透着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热爱,但他对“无偿献血”并非“一见钟情”。李慧文告诉记者,他与无偿献血“结缘”较为偶然。
据介绍,李慧文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自己的医术救死护伤、悬壶济世。为此他努力学习、刻苦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一名专职的医务工作者。眼看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1989年组织一纸调令把他调到血站从事献血的宣传与招募工作。
刚开始他想不通,他认为这种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心里很不乐意。这时领导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血液储备在临床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宣传、动员、组织献血也是医疗的重要一环,做好献血工作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领导的开导解开了他的心结,他开始重新认识到献血的重要意义,并全身心投入到献血事业中来。经过30多年努力,他也从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
“现在无偿献血的招募、组织、发动工作已经成了我的事业,而且是终身事业,不管走到哪里、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宣传无偿献血。退休后只要有机会都会这样做,即使不以在职的身份,也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做。”他说道。
为广泛宣传献血,李慧文刻苦钻研业务,积极著书立说,结合自己定时献血的亲身感受向身边的人宣传献血和血液科学知识。他先后撰写并发表新闻报道及科普类文章300多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论文70多篇,出版著作、编著和译著20多卷本,累计300多万字,带动了一大批固定无偿献血者和献血志愿者。目前李慧文还有一个全国先进工作者创新工作室,他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组织同事一起搞科研创新工作,在不断的创新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宣传招募的脚步不曾停歇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偿献血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李慧文深谙此理,他没退休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发动、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退休后他仍然乐此不疲。
目前,社会上很多志愿者团体或公益组织,要尽可能联络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进行宣传发动,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李慧文告诉记者,他们正通过蜗牛公益推动无偿献血,通过立德会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并指导他们,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在志愿者团体和公益组织帮助下,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了。近日我就在松山技术学院呆了一整天,有23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他自豪地说道。
李慧文还回忆了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推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开展的往事。据介绍,韶关中心血站原有无偿献血促进会和无偿献血服务队等两个公益团体,但这远远无法满足需要。1995年,他注意到广州、深圳很活跃的狮子会组织,该组织有无偿献血项目,对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帮助很大,他于是就想把广州、深圳狮子会的做法与经验引进韶关。
但成立狮子会服务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团队的理事并达到任期满一年的条件才有资格申请。这时他得到一条重要信息,有一位担任江门狮子会的理事回到了南雄。李慧文觉得机不可失,立即联系了他,在他的帮助下成立了广东狮子会粤北服务队,李慧文让一位同事加入该服务队并成为理事。一年后,这个同事的资格达到了要求,于是在市区先后成立了韶州服务队和风采服务队,在市区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他最后表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是组织与社会对他工作的肯定与鼓励,将继续努力奉献社会,更多地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及无偿献血等工作。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少华 实习生 杨艺
编辑:廖卓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