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镇争当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镇纪实

核心提示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往与追求。近年来,翁源县立足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围绕“加快建设韶关对接湾区产业振兴先行示范区、争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目标,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要抓手,不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近日,韶关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现场会召开,翁源作经验介绍,“翁源经验”成为现场会一抹亮色。  

进入初秋的粤北大地,炎热的天气悄然远去。日前,记者来到翁源县翁城镇,靓丽的市容市貌让人赏心悦目,身心倍感凉爽。走在黄塘村和明星村,绿道两旁花草繁茂、池塘干净清澈,村子风光秀丽,村民和蔼可亲。记者一边走一边看,不时驻足,这和美惬意的场景,已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翁城风景画。  

再将镜头切换至翁城镇政府,远远望去,门口高高的围墙早已拆除,宽阔的院子与居民楼相互矗立,一幕幕邻家大院的景象映入眼前。翁城镇党委书记陈德道介绍,以前党群服务中心都是封闭式的,大院的功能多是“两委”干部办公场所,群众没事根本不会去,干群之间的距离感明显,存在一定的“衙门主义”。翁城镇拆除围墙实施开放式办公后,与村民碰面的时间多了,打招呼露笑脸的接触自然也就多了。村民上田地干活,路过党群服务中心,也会到大厅抽根烟喝口茶,通过沟通,镇干部更加容易掌握村里的各种信息,群众也能理解镇里工作的不易,不仅加深了相互的感情,还增进了互相的信任,这种关系的递进让政策实施起来更能落到实处。例如,这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维护就减少了阻力。  

这是翁源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翁城镇风貌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

擘画蓝图稳步推进城乡融合试点

近年来,翁源县始终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紧紧依托翁源经济开发区和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位于翁源县西部,作为县城副中心、翁源经济开发区的核心所在地的翁城镇不负众望,紧紧抓住构建“翁西产城融合核心区”、韶关融湾南部平台中心城镇和县城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进程,强力构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该镇利用其区位优势,在“翁西产城融合核心区”的蓝图上大放光彩。坚持城乡融合、商贸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有效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该镇建设成为“非县城中心镇服务和带动乡村为主题”的粤北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该镇相较于除龙仙镇外的其他乡镇人口分布分散,80%的常住人口集聚在以镇区为中心的4公里范围内,人口相对集中,发展的路线也较有特色。“我们在工作的谋划和部署中不能一刀切,必须按照‘古邑新韵·绽放翁城’定位,着重从自然景观、特色建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上挖掘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发展。”该镇党委书记陈德道向记者介绍道。  

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路上,该镇清晰明确方向。将17个村按照各自优势划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商贸板块。以街镇为中心,全面完善和提升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把街镇的功能向周边的五一、明星、黄塘和群益四个村延伸,构建舒适便捷的商贸服务中心区;二是产业板块。以工业园区为中心,把工业园区周边的富陂、胜利、墨岭、泉坑四个村承接的配套服务功能承接下游产业,建成工业园区的后花园;三是生态板块。发挥翁城三大山脉的生态优势,依托幽兰谷风景区、瑶老石生态农场及越野赛事等风景名胜点,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把环山而建的沾坑、星光、桂湖、腊岭等九个村建成生态文旅和生态农业的生态发展示范片区。  

同时,该镇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统筹策划,通过连接、梳理公路、节点等,将星光、定南、群益、五一、明星、黄塘等六个村串联成生态文旅先行示范带。以“线上成景”带动城乡融合“全面开花”。

共享空间谋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从镇政府办公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间白墙灰瓦结构的房屋。翁城镇文化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游心文创中心,采用“政府+企业”开发建设模式打造的四个共享空间,分别是“阅读共享”文化书屋、“智创共享”直播间、“交流共享”品茗兰室、“文明共享”旅游公厕,同时也是该镇为了促进公园良性发展而进行的探索。  

游心工坊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智创共享”直播间,除了直播卖当地的兰花、富陂村富硒大米、文创产品等之外,该公司还提供电商技能培训实践服务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交流。而“阅读共享”文化书屋则是全天面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成为居民们茶余饭后的“网红”打卡点。

记者走进书屋,整齐排列的书籍和木制书桌,在黄色灯光照射下显得很温暖。“平常带着孩子在闲暇时间过来坐坐,教孩子读书认字,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老人家来说,这个地方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市民刘姨对记者说道。  

“首先是空间的融合。”陈德道认为“共享空间”是城乡融合的有力抓手。“我们把村广场打造成镇广场,再通过镇街提升,让城镇的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引进一批以党员唐毅俊为领头雁的人才,创立“游心文创”4个共享空间,打造农村资源数据库,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他们立足乡镇、覆盖农村,收集农村生态、文化、

人才资源形成信息数据,实行分类分析、研判,让多种资源在“游心文创”汇聚融合。  

依托“游心文创”,以镇为总信息库,各村为数据信息点,以点带面,形成翁城镇乡村振兴的资源。同时,结合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室等阵地,在各村形成小型的共享空间,作为汇聚农村资源信息点,成为外来人才和外来资本交流的窗口。此外,引进“民宿+电商+共享空间”的模式,形成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挖掘、创建、包装本村原生态品牌的农副产品。目前,“游心文创”已成立投资1000多万元的运营公司,在翁城镇设置10个推广点,不断发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群众量身定制服务项目,打造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乡村振兴“翁城模式”。

项目支撑打造生态文旅发展新引擎

经过这几年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的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工业园区后花园的建成,这些措施及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村民”摇身变为“市民”。除此之外,该镇按照其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确立优势产业,推动全镇特色产业成链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商家开始瞄准翁城镇这块“风水宝地”。  

基于此,翁源县大力推进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并制定《翁源县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实施方案》和试点任务清单,谋划储备城乡融合省级试点项目28个,推动建立健全美丽小城镇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增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2020年突发的疫情使得行吟歌手杨一和故乡亲近了许多。他在翁城明星村的杨家宗祠练琴、吟诵,通过祠堂里的三塘琴书院,将客语吟诵在家乡推广开来,把大雅之音从大剧院搬进小乡村。  

依托三大山脉的生态优势和杨一的音乐名人效应,翁城镇计划打造音乐交流中心、吟诵小镇和“琴书岛”品牌乡镇地标级国学文创基地,聚焦数字创意,发展文旅新营销、文创投融资及文创产业融合等新业态。颇具文化情怀的陈德道认为杨一是翁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吟诵小镇”将慢慢变成“枫丹白露”,希望乡愁能挽留住这个赤诚的游子。  

幽兰谷艺术乡建示范基地项目也在翁城镇谋划的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项目之列。日前,翁源县万威达研学部落文旅城项目签约仪式在该县城市展示馆举行。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第一期规划面积为6972亩,第一期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筑规模达6.5万平方米。项目以研学为主线,规划建设成为“研学+教育”“研学+旅行”“研学+众筹”“研学+科技”“研学+农业”“研学+生活”“研学+拓展”“研学+红色”等集文化、旅游、教育、康养、农业和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区,力求打造成为乡村振兴下城乡融合的示范标杆。  

翁城镇希望依托幽兰谷风景区设立“艺术乡建示范基地”,探索文旅产业、美育教育、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文创资源等融合发展,将基地打造成为“艺术乡村”示范点。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当下,翁城镇正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街镇扩容提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古邑新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