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尺写生平——走进王宪荣的哲理水墨画境

有心人可能在金康桥下的熏风路口看到过这样一组公益文化墙画:薄板制成的象征着“德”的条凳被象征着“物”的巨石压弯了腰,使人顿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之感;又如因失信而残缺了的碗,再也装不满水,令人想作“亡羊补牢”之举……曲江籍书画家王宪荣用妇孺皆知的物象、平易近人的艺术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在诙谐莞尔中启迪着路人的心智。  

在王宪荣回乡之际,记者随之走访了马坝镇龙岗王屋村、白土镇孟洲坝村、马坝中学、曲江区委党校,看到更多闪耀着“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崇尚礼仪”等民族精神光芒的水墨小品,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他的《一画一世界》书中走出,融合进乡村、校园、机关、街道等各个场景,在新时代文明建设中尽显传统书画的文化自信与担当。

纪念与传承

“两晋家声远,三槐世泽长。”王屋村保留着完好清代回字结构围(屋),更有着深厚的传统孝道文化底蕴。2019年,龙岗村委王屋村大力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自身建筑风格特点,利用乡贤王宪荣创作的哲理水墨画和书法艺术楹联,精心打造出浓厚的“明理、励志、感恩”的乡村文化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王宪荣还为此专门创作了新二十四孝图,成为该村祠堂文化的亮点。  

虽然如今他已鲜少提到2012年他经过市民投票当选“深圳十大孝星”的往事,但9年前王宪荣在《一画一世界》中《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已成为永恒的纪念。在这件长达13米、多达14个小品、集祖孙三代笔墨于一体的国画长卷中,他以天然去雕饰的笔法,描绘了一位耄耋老人记忆中的放牛、捕鱼、卖瓜、挑竹等苦难却富有生趣的曲江往事。

《团结才有力量》哲理小品。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小品《父亲自述之二——诫方木》中,王宪荣更是不肯多着半点墨,仅以一抹黑白灰,保存下了最后一代私塾珍贵的文化记忆。他在题识中借父亲王瑞麟之口述说私塾先生之严厉,且有诗为证:“手抓诫方木,专打书不熟,谁人父爱子,何必送来读。”父亲说有个同学叫徐志民,因背不出书而经常挨打,故六月天也穿棉衣上学。读之令人忍俊不禁,笑罢更是令人怀想那流淌在中华文脉中的“教不严,师之惰”的师德师心。  

行至白土镇乌坭角铜鼓洲,王宪荣讲起父亲当年被日军抓去抬盐,在此地机智逃脱的故事。这件事被他记录在《父亲自述之十一》中。除了记述父亲的英勇救人壮举,他更想告诉后人,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民族曾经历的苦难岁月。  

《父亲自述》系列共十一则,题识精到,是最能体现王宪荣文人情怀的小品佳作。其实王宪荣退休之前曾任深圳市地税局宣教处处长,在《人民日报》上也发表过文章,文字功底颇佳。他从小受祖父、外祖父、父亲的影响,喜欢舞文弄墨。1990年在深圳工作后有幸得遇启功等大师指点,在书法上进益良多,终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年过半百的王宪荣感到用纯书法作品已无法表达他喷薄欲出的思潮。30余年的书法研习和对自然、社会、人性的观察、体验及思索,似乎已是水到渠成的准备。他决定率性而为,“以我手写我心”。  

“记得孩提时,爷爷王俊祥特别爱我,大话歌是他老人家为了逗我玩、哄我睡,而最常吟唱的一首童谣。”为此,王宪荣创作出大话歌(粤语)系列共九则。“咁耐毋唱过大话歌,禾必(麻雀)生春大过箩……”画面是童年、故土和乡野,题识似乎也变成爷爷的旁白,言犹在耳。  

王宪荣还曾录外公张冠三粤语谜语一则:远望黄龙开口,行近狮子滚球,三个差人拿入竹丝城内。解入盘之府,趸咗一夜,解入锅之府,大炒一场,双杠抬入牙门,大闹一场,丢出四方城外,就地猪仔分赃。答案就在他的画中。今人如果不留心生活细节,恐怕很难猜出。  

这些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俚歌俚语经由王宪荣的笔墨又复活了,这些草根文化已不仅仅是个人记忆,正如他在一幅名为《交接棒》的小品中所展示的那样,一代又一代人将他们生存的智慧、道德、勇气、信念等向未来传递。无论接力赛到了哪一棒,接棒人都要知道他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处。

初心亦本心

2014年,王宪荣在师友鼓励下出版了《一画一世界》哲理水墨画作品集。他在200余幅作品中挑选出《根本不可忘》作为封面。他问树梢上的花朵,更是问读者,也是问自己,你会否只顾自己灿烂而忘记感恩?  

作画十余年,他一直坚持创作水墨作品的初心,那就是立足于四性:规律性、人性、社会性、哲理性。坚持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与时代接轨,以启迪教育为目的,创作出一批富含哲理、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王宪荣甘做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因为他总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近年来,王宪荣先后应邀在深圳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广州购书中心、扬州书局等举办了11场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干部学习网、党建网等多个平台推介。  

2018年,“王宪荣水墨艺术馆”作为当地政府引进项目,落户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兰寨文化古村落,为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和借鉴的经验范本。  

2017年7月,其党风、党建类作品被中国邮政设计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宪荣艺术主题》限量版珍藏邮册;201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品被中国邮政设计为《伟大历程,中华复兴》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  

王宪荣还曾多次应邀到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罗湖图书馆、曲江党校、深圳育才中学等学校、机构作专题分享讲座。《一画一世界》被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选为留学生教材,并应邀其授课。  

《救救地球》。

今年,王宪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保护地球”系列主题作品登上日本邮票。《地球维护志愿者热招中》罗列了人类史上惨痛的地震纪录,并发出“没有地球,我们还往哪里去”的喟叹。志愿者为地球包扎绷带的画面直击人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诫人们:蓝星球是人类目前唯一宅基地。短短几百年,人类如魔术师,用温室效应秘笈,令蓝星球颜色渐变。全球气温逐年升高,红色高温警报不断。悲夫?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救救地球》更是直抒胸臆:地球病了,人类有啥好果子喫。被病毒覆盖的地球像一只受伤的刺猬,刺痛着全人类的心灵……  

如果不是因为地震和病毒太可怖,那么,“我们的美学理应探索人类怎样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把自我和世界连接在一起,建构成美的生命共同体”——文艺美学先驱胡经之先生的经典论述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不久前,这位被誉为深圳文化名片的学者褒扬“王宪荣的艺术真正发扬了丰子恺的艺术精神”,并为之亲笔题字。老人将自己的著作《体验人生价值美——胡经之美学文选》赠予王宪荣。建构美的生命共同体、体验人生价值美,这当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艺术家毕生的追求。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