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我市林业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市委、市政府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内容,提出到202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森林核心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方案》的提出,对我市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林下套种套养、涉林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夯实基础。
我市高质量打造水源涵养林,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市林业局提供
四大任务促进实现绿色发展
《方案》提出,我市将布置夯实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实施基础、完善林业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拓宽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路径、推动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保值增值等四大重点任务,促进实现绿色发展。
我市将加强“林业二调”与“国土三调”数据衔接,解决数据不一致问题,形成全市林业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数据库管理,做到家底清、数据明,为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打好基础。 加强林权类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在2021年内选取若干单位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市的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确保2025年前完成全市数据整合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林权类信息数据库。
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和省的森林、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选取1至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开展相关探索,构建生态价值评价体系。
结合全面实施的“林长制”将林业资源资产化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适时评估森林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职尽责情况,开展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以我市“中介超市”为依托,搭建全市林业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平台,对拟进行交易或者流转的林地、林木等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估值。
按照“全市统筹、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原则,编制全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组建国家储备林项目平台公司,将国有林业资源优化整合分批分类收储,通过股权合作、林权抵押等形式进行融资贷款,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争取政策性贴息和补贴,实现资源资产的价值转化。
利用国家公园辐射联动丹霞地貌科普城、峡谷森林风景道、九节茶种植生态农庄、夏富田园时光亲子游、南岭国家公园五指山社区入口旅游设施配套等项目。
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和生态养殖,加强油茶种植基地建设和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以竹林集约经营技术推进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建设龙脑樟、九节茶、玉竹、牛大力、七叶一枝花等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特色经济林基地。
“十四五”期间完成47.5万亩高质量水源林(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其中造林类26.6万亩、封山育林类20.9万亩),大力推广“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十四五”期间完成大径材培育32.3万亩。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
六大保障措施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我市将实施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落实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扶持、注重宣传发动等六大措施,保障《方案》顺利落地,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林业局会同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成立全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工作领导小组林业分组,负责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各县(市、区)要将推进全市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参照市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工作牵头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争取省最大限度支持我市开发林地。在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层面,积极向省争取保护地调整、生态公益林调整、国有林场林地使用的审批,促成省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减少审核程序、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加大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沟通对接,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引进科技专家,鼓励各类林业示范基地发展,提高基地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林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品牌培育等。
争取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储备林基地信贷支持。鼓励发展林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林业专业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林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推动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林权收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实用技术、成功案例等,调动社会企业、林农林企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河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