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丹霞山智慧保护区建设,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日前,在广东省林业局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指导丹霞山管委会组织实施的丹霞山野生动物红外相机与视频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分区域分网格布设了100套红外相机和2套黑光智能球机自动监测设备,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实施全天候监测。自项目启动3个月以来,已经拍摄到了以兽类和鸟类为主的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像素材,进一步彰显了丹霞山的生态价值。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野生动物智能系统已监测到哺乳动物和鸟类29种,获得有效照片691张,监测到了多种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有豹猫、斑林狸、白鹇、褐翅鸦鹃、仙八色鸫、画眉、红嘴相思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眉地鸫、白喉斑秧鸡、夜鹭、池鹭等省级保护动物。截至今年8月,丹霞山范围内已经调查到鸟类224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鸟类记录56种,一年时间增加了33%,不仅说明丹霞山的鸟类多样性调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说明在项目带动下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技能的显著提升。
赤麂。图片由丹霞山管委会提供
豹猫。图片由丹霞山管委会提供
调查发现,除了仙八色鸫、灰燕鵙、白喉斑秧鸡等候鸟留居丹霞山繁殖,近村庄的稻田和鱼塘等湿地吸引了大量彩鹬、各类鹭鸟、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红脚苦恶鸟等多种水鸟定居繁殖,鸟类多样性尤为丰富,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据悉,在3个月的监测中,主要布设在缓冲区和核心区的100余台设备暂未记录到人类进入的现象,未发现偷猎野生动物偷采野生植物的现象。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卓敏 通讯员 练德生 李贵清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