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坝仔镇党委组织党员前往位于该镇半溪村的“翁源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号召全体党员深入了解本土红色故事、深刻学习共产党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质。
该馆坐落在半溪河之滨、四面环绕的丘陵上,绿树成荫,就是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被开采出来,并且从这里启航前往罗布泊,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科普馆。钟秋鹏 摄
科普馆正大门上,立体展示“铀、土法练铀、自主、创新、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等字眼,很是震撼!进入一楼大厅,电子屏幕上正播放着《罗布泊的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屏幕左边是一个沥青铀矿样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就是从下庄起航!据了解,下庄有丰富的铀矿资源,为第一颗原子弹贡献了60%的核燃料。下庄是哪里?正是翁源县坝仔镇半溪村。以前这里可是绝对保密的地方啊,就连我这个核工业系统出来的人,也只是知道“下庄”“小寨”,从不知这神秘的地方就是翁源县坝仔镇的辖区。
刚解放不久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遭遇西方讹诈,4次受到核威胁,但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中央果断地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的强大指明了方向道路。同时,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工业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当时的“下庄”条件也是可想而知的艰苦,只能用土法炼铀,竟也制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燃料!他们所凭靠的是一颗红心、一双勤手。
“下庄”人在崇山峻岭中找铀矿,用锤子、钢钎把深埋在花岗岩中的铀矿取出来,那他们又如何得知哪些是含铀的呢?靠的就是众人眼前展柜里陈列着的探测仪器,检测到有放射指标就搬回来。怎么提取呢?像做豆腐一样,磨粉筛选。由于条件相当有限,只能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核燃料零距离接触……看到这里我泪目了,这就是拼了性命也要制造出核燃料的“下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在这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们奋勇争先、无私奉献,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的艰巨任务,实在可敬可佩!
在最后一个展厅,进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带尾翼的炸弹,这就是原子弹!兴奋过后,我不禁陷入沉思:120年前的辛丑年,中国毫无尊严地签下了《辛丑条约》……今年又逢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在今年中美高层的战略对话中,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你这一套!”环顾眼前这座展馆,我感慨万千,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意义之重大。
“两弹一星”的先驱们为了祖国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不畏流血牺牲,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是因为先驱们的无私奉献,使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处处沐浴着和平的阳光。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学习他们这种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必须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继续发扬“两弹一星”先辈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革命精神。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核工业的发展、核武器的研发是国防建设迈出的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因而可见,这座铀矿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意义重大,既体现了党中央当时所做出的英明决策,再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曾经的峥嵘岁月,对于充分弘扬学习我国“两弹一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推力之一;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先辈“创业守业”的艰难困苦并深刻警示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者:钟秋鹏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