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热血凝聚大爱——记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范东生

5月26日,老党员范东生如往常一样来到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400ml。这一天,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范东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24年无偿献血生涯在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无偿献血志愿者范东生。

“明天就是61岁的生日了,就不能再献血了,完成最后一次献血,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范东生告诉记者,作为入党35年、无偿献血24年的老党员,他无偿献血67次,献血总量30700ml,相当于8个体重50公斤健康成年人全身的总血量。在他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需要救治的生命,既是福分,也是责任。

从“被迫”到积极主动的转变

在范东生家里,一小沓《无偿献血证》被他小心地收藏着。“我的《无偿献血证》比家里的银行卡都多,最早的一本是1997年1月13日的。”翻开小红本,范东生笑着打趣道。  

忆起无偿献血,范东生感慨,自己是经历了从“被迫”到主动的转变。起初,因对献血事业尚不熟悉,加之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尚未颁布,许多献血都是有偿行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范东生不屑于此,导致他对献血事业都处于“绝缘”状态。  

“当时我也是觉得献血会影响健康,所以并不想参与其中。第一次献血完全是在同学朋友的‘软磨硬泡’之下完成的。”范东生坦言道,在同学与朋友轮番劝说下,他不忍驳了对方的面子,于是硬着头皮献了200ml。  

行动就像是火种,一旦点着,就会燃烧出熊熊大火,一发不可收。献血后,身体并未出现任何异常,范东生体验到了献血不会损坏身体。“献血可以促进血液再生、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那么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又可以拯救他人生命,岂不是两全其美?”范东生告诉记者,自此之后,他开始渐渐了解血液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坚定了长期无偿献血的想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开始实施,正式确立无偿献血制度。同样,这一年起,范东生开始了第2次、第3次……直至第67次无偿献血。  

一次又一次地撸起袖子,范东生已经和每一个无偿献血志愿者一样,心中都怀揣着“献出一滴血,救他人之命”的美好希望。

当好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员

24年的岁月,范东生见证了市中心血站新一辈工作人员的成长,老一辈的退休,许多工作人员更像是他的“兄弟姐妹”。完成400ml全血捐献后,范东生并未着急离去,而是逐一向工作人员道一声感谢、道一声再见。  

现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动容,纷纷暂停手中工作,动情地道一声“老理事再见。”  

在随后的采访当中,记者得知了“老理事”的来龙去脉。原来,为促进献血者相互交流,搭建献血者沟通平台,增强献血者队伍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发展献血志愿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经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韶关市无偿献血者联谊会成立。同年,因无偿献血成绩突出,范东生当选联谊会首届副理事长。“老理事”的称呼自此诞生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韶关,我们众多无偿献血者们素不相识,缺乏归属感,甚至有些刚刚加入无偿献血事业的‘新人’,因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而离开队伍。”范东生说:“当选理事后,我们积极举办交流座谈会、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一系列联谊活动,增进了大家的了解,加深友谊,增强无偿献血的凝聚力,从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挽救更多的生命。”  

此外,范东生还积极当好无偿献血宣传员。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同事、朋友也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行列。  

坚守初心、勇破偏见,点滴热血凝聚大爱。24年的无私奉献,范东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书写了一页不凡的人生履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