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曲的形式弘扬邵谒精神——读黄影祥《邵谒传奇》系列剧有感

小时候在农村,逢年过节会有县里的歌舞剧团下来表演采茶戏,当演员客家山歌调唱腔一开,犹记得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似的,并咧开缺失了门牙的嘴兴奋地喊着:“开始唱戏咯!开始唱戏咯!”而我,许是年龄小听不懂唱词也不喜边说边唱的表演方式吧,虽然每次都被奶奶带着一起观看,但也实难提起很大的兴趣,只是奶奶喜欢,我便也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张小板凳上,陪着奶奶一直看到戏终。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在翁源县剧团拍摄《邵谒传奇》戏剧。 黄影祥 摄

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采茶戏,是在十多年前。那时,偶然遇到浈江区犁市镇采茶戏“舞春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在我工作的乡镇成立了一个业余艺术团。后来因工作需要,多次陪同他一起回他老家梅村溪头、梅塘等地拜访老艺人,通过老艺人的口述,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收集素材,整理剧本,最后形成规模,有了“舞春牛”的排演班底。2009年,我们有幸一起参与了“舞春牛”在本市的参赛表演。  

许是因为参与了采茶戏“舞春牛”从收集到成型到排演的全过程,我对这多以旦、生、丑三角色表演的粤北采茶戏从最初的不喜欢到渐渐地生发了兴趣。故在文友黄影祥把他所编的以出生在翁源的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邵谒的传奇一生为题材的剧本发给我时,因为“戏”的缘故,我是怀着一种在文字中看戏的心态去品读他剧本里的故事情景的,轻松而雀跃。  

邵谒,出生于翁源县,晚唐的著名诗人,是现实主义诗派的客家诗人。其心怀天下,为人刚正不阿,写诗作文多针砭时弊。邵谒一生文为百姓、关心劳苦大众的高尚精神激励着后人。同样是滃江才子的黄影祥为了弘扬邵谒精神,就如何宣传与弘扬邵谒精神一直在探索一个更好的宣传方式。后来,作者发现国内尚未发现有以邵谒精神为题材的戏剧,便产生了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宣传邵谒精神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想法。果不其然,当作者在2018年冬完成《邵谒传奇》剧本创作时,适逢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在翁源拍摄《中国影像方志·翁源篇》,《邵谒传奇》剧本的创作因此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2019年1月,《邵谒传奇》由翁源龙仙第四小学师生排演,中央电视台于1月21日在翁源剧团进行了拍摄录制。《邵谒传奇》的作者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发挥稀缺优势,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作者还将《邵谒传奇》编成广播剧、校园情景剧,让广大学子参与其中,感受邵谒风骨、学习邵谒精神。《邵谒传奇》剧情穿插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蚕谷行》、李绅的《悯农》以及邵谒的《览镜》《长安寒食》《岁丰》《论政》《春日有感》《寒女行》等。作者利用戏剧的表达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广大观众在戏曲娱乐中感受风格千变万化又包罗万象和富有哲理的唐诗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脍炙人口的文学遗产。不足之处就是,《邵谒传奇》剧情内容不够饱满丰富,人物刻画方面传神之处还略有欠缺,也许是戏曲篇幅长短所限。  

对于戏曲,我是个门外汉,站在外行角度说戏曲,原本就有点诚惶诚恐,寥寥草言,多有不当之处。但通过阅读《邵谒传奇》系列剧,却让我这个戏曲门外汉学习到了不少采茶剧、广播剧、校园情景剧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

文字:黎红梅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