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行走红三角奋进小康路”韶关红色记忆之旅侧记

红色是韶关的亮丽名片。连日来,“行走红三角奋进小康路”采访团一行走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灵潭村、梅关古道等,倾听革命故事,寻访前辈足迹,进行了一场重温红色记忆之旅。  

韶关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立足于丰厚的红色文化,韶关建设了一批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各地红色景观进行整合,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旅游路线,为韶关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红色教育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在红色教育基地——广东南岭干部学院,记者被该学院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便利的一流办学环境和条件所吸引。  

“我们充分利用韶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广东省红色教育高地。”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副校长杨斌介绍道,学院可同时容纳550人住宿、600人用餐、2000人上课。目前,已开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粤北省委旧址、南雄梅关古道、仁化双峰寨等20多个现场教学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形成了“红色为主、绿色为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1940年,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设在武阳司村,李达、王亚南等著名学者任教于此,中国《资本论》第一课在此开讲。”在乐昌市坪石镇武阳司村,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起院校师生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岁月里坚持抗日救亡的故事。  

这片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被发现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工作迅速如火如荼进行。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成型,各纪念地项目正按工程建设程序有序推进,计划两到三年内完成。坪石研学基地已成为众多游客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研学基地所蕴藏的社会价值在持续发酵和释放,华南教育精神在新时期迸发出鲜活的时代生命力。“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简法铀水冶生产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三分之二强核燃料,并为原子弹成功爆炸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翁源县坝仔镇下庄村的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红色文化“下庄”精神。  

讲解员对记者表示,该基地于今年1月布展竣工,展区包括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专家楼、供应楼、土法炼铀生产线遗址和希望矿床6号功勋坑道。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核工业地质科普、红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红色力量引领乡村振兴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位于仁化县城口镇锦江河畔,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当日虽然下着大雨,但记者见馆外还是有不少游客排着队等候入馆参观学习,滂沱大雨并没有阻碍大家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向往。  

“2019年10月开馆至今接待了超过23万人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已接待400多批次团队,超5万人次进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日均超过1000多人次。”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纪念馆主题陈列红军长征粤北突围遗址遗迹,汇集了红军长城过境粤北的战斗历程,对韶关宣传推广红色旅游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进馆学习过程中,记者见到,声、光、电、VR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和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有效融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  

近年来,城口镇积极融入大丹霞旅游经济圈,以红色革命遗址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产业为主导,构建起集红色产业、生态温泉、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带动红色演艺创意、农业观光以及生态农庄休闲旅游资源,促进了商贸业、服务业、生态农业及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平坦道路,整齐房舍,清澈溪流,依依杨柳。在南雄市灵潭村,记者被这个风光秀美之地吸引,不愧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灵潭村是红色革命老区村,留有红色遗址鸳鸯围——南雄农民大暴动的策源地。近年来,随着“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进,红色元素遍布在该村每一个角落。同时,灵潭村以打造“生态旅游村和宜居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为契机,把自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精品村。“今年‘五一’假期游客人数突破了一万人次,村内的民宿一房难求。”灵潭村党总支书记黄建忠说道。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河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