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立40年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近年来系统构建了大中型动物及其栖息地全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首个全境监测网络 记录下批量珍贵照片
云豹、金猫、黄腹角雉、海南鳽、金斑喙凤蝶……有“物种宝库”之称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为更好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及活动规律,形成保护区保护、研究、决策、管理开展的依据,2016年起,保护区开展了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红外相机全境监测与评估研究,建立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首个大中型动物红外相机全境监测网络。
“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非伤害性野生动物观测技术,能在自然环境中昼夜连续工作,通过获得各种动物的真实图像确认物种的存在,对大中型哺乳动物、行踪诡秘、夜行性、稀有物种和外形易于识别物种尤为有效。”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智宏介绍,目前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观测的重要工具和动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保护区管理局以整个保护区为实施单元,全境划分80个公里网格,在保护区外设置20个公里网格作为对照比较,对区内外设置的100个网格进行红外相机抽样调查,每个网格按1平方公里大小制作成公里网格地图,并对所有网格进行统一编号。每个网格内布设一个监测位点,分别安放一台红外相机,所有相机位点间距大于300米。
“借助红外相机镜头,我们记录下了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像,向人们展现隐藏在绿水青山中动物们最真实的面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宣传意义。”吴智宏告诉记者,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动物有效图像70万份,已鉴定野生动物17目35科93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73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部分珍贵影像更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绿水青山看中国》等栏目播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科普作用。
实时监控处理及时 项目取得两项“第一”
要说清楚红外相机监测图像实时上传这项技术的优势,还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讲起。那时候保护区开展本底资源调查,要通过调查人员走样线及样地进行。“保护区会根据既往发现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地设立样线,并选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域设立样地,定时组织人员到样地、样线开展调查。”吴智宏表示,这样开展的调查很难全面掌握保护区物种数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红外相机自动监测技术出现并被应用到野生动物监测中。拥有红外相机后的车八岭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等方面可谓如虎添翼。但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吴智宏回忆,那时候的红外相机每隔3至4个月采集一次数据,更换电池和SD卡。因为经过近一个季度的拍摄,SD卡内收集了大量的影像数据,取回卡后读取数据及观看影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另外,间隔一季度读取一次的数据大部分时效性较差,难以通过数据对物种进行快速有效的跟踪,影响了后续保护措施的及时制定与实施。
“我们想过为更好地及时跟踪物种,加密了对相机数据的采集,但这样一来,相机周边地域环境将会受到较频繁的干扰。”吴智宏说,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很快就能通过气味察觉到人类在该区域活动的踪迹,从而避开相机区域活动,这反倒增加了监测难度。
2019年,车八岭保护区基于700MHzFDD-LTE传输网络开展红外相机记录野生动物活动视频和照片,成为广东首家实现图像信息实时/准实时传输的自然保护区。700MHz频段的选择也颇有讲究,该频段具备频点低、传输损耗低、覆盖范围大、穿透力强的优势,更适用于野外大面积大范围的移动数据传输覆盖,可以有效降低野外保护基站信号覆盖成本。
保护区项目成果将700M频段网络峰值上行速率由过去的20M/S提升到68M/S,下行速率由过去50M/S提升到112M/S,实现了保护区野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高速传输。目前,车八岭为我国唯一实现700M频段网络全境覆盖的自然保护区。
未来分级开放数据 实现不打扰的相逢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还不是项目的终点,保护区还与中科院合作,利用图像识别以及视频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对传输到云服务平台的红外相机数据自动目标检测与识别。经过技术攻关,红外相机数据管理,大中型兽(含地面活动鸟类)本底库和特征模型,照片/视频数据中目标自动识别与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模块最终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套完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处理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目标检测准确度达91.6%,大幅度提升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速度,从而提高调查、科普、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为陆生大中型动物监测研究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地野外监测数据采集的标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与变革。
精准的监测数据为车八岭下一步针对各物种开展的日常巡护和野外观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智宏表示,通过有效整合分析监测积累的数据资料,保护区在开展日常巡护时可避开野生动物活动路径,但又能在可视范围内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实现不打扰的相逢。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下一步,保护区将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一套监测数据分级分类开放共享体系,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团队,并更好地应用到科普教育中。
吴智宏相信,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车八岭的生态环境将会持续向好,在今后的观测过程中定会不断涌现新发现、新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车八岭方案,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通讯员 栾福臣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