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浪潮澎湃,仁化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仁化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韶关市全面深化改革年系列改革举措,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分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改革,改革红利正不断兑现为民生福祉,转化为推动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仁化样板的新动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微信截图_20210428092614
知识产权创造赋能企业发展
2019年7月仁化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被列为国家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自此以后,仁化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以及凡口铅锌矿、丹霞冶炼厂“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绿色转型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其中,中金岭南有色金色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获评“2020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仁化县实现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零的突破。
记者日前走进丹霞冶炼厂,处处可见一派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一季度,该厂生产锌锭突破历史最好水平,超进度完成利润目标,产量、质量、效益同上新台阶,实现首季“开门红”。“我们厂长期保持稳产高产,这与企业一直以来注重科技创新、研产合一分不开。”丹霞冶炼厂知识产权和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该厂聚焦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创新攻关,比如,开展活性炭脱除TOC科研试验,保证电解锌片质量稳定;在稀贵金属回收率下足功夫,依托湿法冶金实验室开展一系列试验,优化工艺控制参数等,其中“一种从锌置换渣硫酸浸出液中选择性萃取回收镓锗铟的方法”项目获“第七届广东专利奖”银奖。
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该县在政策引导、培育、服务等方面做足文章,专门出台专利资助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对授权专利和企业贯标进行资助。同时,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开展知识产权“铁拳”行动等,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和保护新体系。全县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从2018年前的1家增长到目前14家。
产业化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1月,仁化县被定为“广东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并列入省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以此为契机,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仁化高水平打造“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扶溪镇是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米种植专业镇,由于工厂化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全镇约5600亩早稻已全部完成插秧,放眼望去一片郁葱,绿意盎然。种植大户邓瑞庭正下田看禾苗长势,在县农业部门及扶溪镇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他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从扶溪农户手中流转了420余亩田,运用华南农业大学的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和全程机械化耕作手段,发展“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每亩产值能比传统水稻种植增收1000元。如今,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制作板鸭、梯田观光等形式,加入鸭稻产业链发展中。今年1月,扶溪大米入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结合黄坑镇省级数字乡村试点镇建设,以柑橘省级产业园为重点,建成县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生物预警和气象综合监测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平台等,形成农业产业信息“一张图”。同时,以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在黄坑镇建成“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引进法律智能机器人驻村,满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农业农村发展各环节深度融合,逐步走出特色鲜明、产业赋能、数据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聚焦“急难愁盼”化解民生难题
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便捷的就医流程……今年3月,仁化县妇幼保健院新院、仁化县人民医院急救综合楼相继投入使用,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适应仁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趋完善,这是该县运用改革解决民生难点问题的一个缩影。
仁化县始终坚持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寻找改革切入点,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运用“一线双联”“民情夜访”、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等工作载体,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堵点、难点,收集金点子、好办法纳入改革事项清单,在医疗、教育、社保等社会民生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办成一桩桩民生实事,以改革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通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服务、推广医保即时结算至村一级,群众看病更加便利;改造一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提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行“一网一门一窗一站”通办等“放管服”改革便民举措,群众办事更快捷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让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节节攀升。
重点领域改革“一子落”激发“全盘活”,下好改革一盘棋,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仁化样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仁化策马扬鞭再奋蹄,在实践中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特约记者 谭玉玲 通讯员 肖晓珍
编辑:何立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