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敢为人先——记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陈华峰

陈华峰询问患者身体情况。 杜洁红 摄

他组织创建了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并组建了“静脉溶栓小组”,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诊治时间;他在韶关地区首先开展了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作为抗震救灾志愿者前往灾区救治了1000多例伤患……他是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兼ICU主任陈华峰。从医20年,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全心全意捍卫百姓健康。

身兼两职  孜孜不倦守护生命

在市中医院内四科见到陈华峰时,他带领着科室医生以及实习医生在病房查房。身兼两个科室负责人的他,因多年来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但这并没有放慢他前进的脚步。多年来,他在省部级专业期刊发表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多篇,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成立‘静脉溶栓小组’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越早,效果就越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通过这个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陈华峰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是不太清楚的,往往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目前通过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提起ICU的工作,他说:“ICU作为半封闭管理模式的科室,工作强度及压力都是非常大的。ICU面临的都是急、危、重患者,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难以预料,要求医生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抢救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临床反应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他说:“虽然在ICU工作苦点、累点,但看到科室在逐渐健康稳步发展,人员逐渐进步成熟,心里还是快乐的。”

奔赴前线  16天诊治1600多人

2008年5月,陈华峰作为一名志愿者赶赴一线参加了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并在当年获得农工党中央“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回想起那16天的志愿者生活,他说那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生死考验。

“期间他经受了高原反应、山体滑坡、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及低血糖反应,在灾区他翻山越岭,走遍了理县的各个村寨,共诊治了1600多人。这次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当地老百姓的善良、淳朴和坚强,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同呼吸、共命运、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的大爱精神是非常让人感动与震撼的。我从没有后悔过,也一辈子不会忘记。”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他对生命以及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也坚定了他更好服务患者的决心。“有相同的疾病,但一定没有相同的病人,作为医生我们要遵循指南,但我们更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我们要关注躯体的疾苦,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对社会的适应,因为维护健康是我们的职责。”

作为一名普通医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对工作一丝不苟,为默默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而不懈努力着。


(作者:海霞 洁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