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高超,不离不弃,创造生命奇迹!”
↑患者家属献锦旗致谢。 邹方筱 摄
近日,患者张远(化名)的家属向粤北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送上多面锦旗,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当天是张远出院的日子,如今的他,呼吸平稳、笑容满面,和医生护士畅聊生活。谁也想不到,就在20多天前的新春佳节,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他,心跳停止两个多小时,处于临床上的死亡状态。
危急之时,粤北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开通绿色通道,过关闯隘,上演“生死时速”。张远的起死回生,是粤北人民医院多科协作,在生命面前永不言弃的生动实践。
退伍军人突发心梗生命暂停
2月16日,牛年大年初五晚,张远和一些亲朋好友聚会,突然病发。
据其好友刘先生回忆,当时,张远突然捂住胸口,直呼闷痛。起初,大家都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军人体魄,加之素来连感冒生病都极少,眼前的不适忍忍就过去了。谁知,半小时过去,张远的胸痛并未得到一丝缓解,同时,还伴有冷汗、气促、头晕、呕吐等症状。
众人见状,立刻将其送至当地的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
经诊断,张远为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亟需行介入治疗,遂快速将张远转送粤北人民医院。
多学科无缝接力救治生命重启
翁源到韶关,100多公里的路程,需耗时近2小时,为确保张远在转院途中及到院后得到及时的救治,首诊医院第一时间通过全市胸痛救治网络群,向粤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汇报了张远的病情。
正休假在家的该院胸痛中心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唐良秋主任医师,以及主治医师陈云宪等团队成员闻令而动,他们一边通过群信息和电话,密切监控张远的病情动态,指导护送人员随机应变,同时向胸痛中心成员专科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发送指令,紧急启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
晚上10时08分,刚送达粤北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张远突发室颤,心脏骤停,急诊科团队立即予以持续的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20分钟后,张远的心跳恢复数秒后再发室颤、骤停。
“患者只有39岁,大好年华,我们绝不能放弃!”急救医生冯伯伦说。然而,一刻不停的持续心脏按压、9次的电除颤,仍未恢复其心跳。这时,紧急施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也许是最后一线生机。于是,急诊科团队一方面联系重症医学科紧急会诊,一方面坚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救治两个多小时不停歇,保证了张远在无自主心跳的情况下,全身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中断,为成功实施ECMO抢救创造了条件。
“经过我们ECMO团队的迅速研判,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易林的一声令下,我们迅速集结,直接把机器搬运到急诊科,就地启动ECMO救治患者。”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烨,是曾参与过我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ECMO技术骨干,其还清晰记得当晚的情形。“在张远心跳骤停约1小时30分时,我们开始紧急ECMO置管,两个多小时后‘重型武器’启动。ECMO上机后仅3分钟,张远心跳恢复,但整个心脏仍为‘蠕动’的无力状态。这时,我们团队当机立断,对已转入ICU接受监护的张远启用急诊IABP(主动脉球囊反博)技术支持心功能,情况得到明显好转。”
↑粤北人民医院紧急调用“救命神器”,就地施行ECMO救治。图片由粤北人民医院提供
生命终于重启!但整个急救团队并未松一口气,因为续命的当务之急是要彻底消除病因——打通梗塞的心脏供血血管。但全身插满管道并运行着ECMO及IABP的危重患者要安全转运到心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短短路途却凶险无比。具有丰富转运危重患者经验的重症医护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在转ICU3个小时后,张远被转运团队安全送至介入室。心血管内科介入技术团队马上为张远成功施行了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中发现,张远的心脏后壁一支主要供血血管竟已完全闭塞。
解除原发病的张远,再次被原路转送回ICU。在这里,重症医护带着他一一闯过感染关、出血关、脏器衰竭关。上ECMO第60个小时,张远睁开眼睛,当得知这几天自己经历的生死劫难时,他激动地打着手势,“说”出了重生后的第一句话:“感谢救命之恩”。发病后第5天,张远逐渐撤离呼吸机、CRRT(连续性血液净化),而在整场生命拉锯中被誉为“救命神器”,却又会带来严重并发症的ECMO也终于顺利撤机。
入住ICU第9天后,张远转入心血管内科继续修复心功能。然而此时,张远的病情又出现波折。原来肾功能在此次重创中的损伤又出现反复。此刻,肾内科及时介入施救,予以血液透析等治疗,张远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迎来康复回家的这一天。
“太感谢医院的不离不弃,救了我老公、救了我们一家。”张远妻子眼含热泪地说。
作为我市ECPR(ECMO体外膜肺支持下心肺复苏)施救的首例成功案例,回顾整个过程,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离不开粤北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勇于担当的医者仁心,也得益于该院高水平医院建设进程中,不断精湛的技术水平。
文字:邹方筱
编辑:刘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