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刊发该报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王瑞军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问题开展云视频连线,共话韶关深度融入大湾区的文章。韶关发布APP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垂注。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振奋不已。记者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问题,与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展开云视频连线,共话大湾区。
王瑞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聚焦解决“落地”问题,三地要持续加强深入合作。韶关将结合自身定位及优势,深度融入大湾区进行差异化发展,重视在科技领域的开拓创新。尤其在“十四五”期间搞好“四通”“三抓”。韶关将把握时机,在“中国号”这艘巨轮上,争当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韶关贡献。
三地加强合作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整合资源改变方式 解决“落地”问题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可以看出,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王瑞军代表对此表示:“科技创新一直是我过去长期从事的工作,特别是从2017年到去年在广东担任科技厅厅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核心实际上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这需要三地的合作。过去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且在实践当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比如我们把工作的重点聚焦在搭建平台上,组建了广东省实验室,引进中科院和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王瑞军指出,这实际上是整合资源过程,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方式。过去科研事业单位由国家拨款,申请项目,有成果以后再进行转化。中央级的院所和地方是有部分脱节的,也就是常说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新组建的广东省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还有一些新型研发机构,此类平台有一个特点,地方政府会围绕着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度介入。解决了供给和需求的对接问题,解决了科学家创业和直接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解决了社会投资人资本能够快速接入企业的问题。
精准融入大湾区 围绕自身定位及优势部署
吃“红利”的同时找到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各地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都充分研判分析了自身定位及优劣势,王瑞军代表也表示,韶关在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劣势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发展的部署,围绕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进行创新发展。
王瑞军代表举例:“韶关通过和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做多孔陶瓷介质燃烧器的应用和合作,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同时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王瑞军表示,韶关在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同时找到差异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为做好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产业技术,工业的先进技术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现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在韶关设立转化基地分中心,位于佛山的实验室也已经在钢铁的冶炼锻造和产业链延伸方面,和韶关有着非常好的合作。第二,结合韶关的精细化产业发展需求引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我们正在建设大数据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之所以是这些产业,因为它与韶关的需求紧密结合,可以和传统产业结合促进转型升级。比如生物医药产业,韶关通过招才引智实现招商引资,引入一流科学家在生物医药、创新药方面接入。将闲置低效利用的场地改造成生物医药的创新园区,引入科学家、创新型企业家、新的体制机制等,将成果和产业化一体化进行设计。相信在生物医药方面,韶关能异军突起。大数据方面,韶关有着非常好的电力资源,费用在全广东省是最低的,又是青山绿水、宜居宜业之地,发展大数据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围绕大数据相关产业在积极部署中。节能环保是需要科技创新来支撑的,韶关也在积极对接央企和创新型企业,韶关有平台有机会有需求,为环保技术和产业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场景。
所以总体来讲,韶关在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享受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的“红利”的同时,又能结合自己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要发展一定能够做出一篇非常大的文章来。
“十四五”期间
韶关要这样融入大湾区
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是粤北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内陆腹地,特别是湘南经济圈、赣南经济圈,是重要的核心城市。所以要牢牢把握区位优势和定位,推动韶关发展。
王瑞军代表表示,首先,保护好韶关的绿水青山,同时又要具备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能力。广东省提出要建设以南岭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可见生态保护对韶关的重要性。同时,绿水青山是自然属性,而金山银山是价值实现,韶关提出资源资产价值化就是把韶关的自然资源能够当成宝贵资产,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评估转化,最后实现有效、高效的开发利用,形成增值。在此方面,正在进行部署探索和一些实践。
第二,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效的对接和融入。首先要连通“四通”——硬联通、软联通、云联通、情联通。硬联通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的联通对接;软联通是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接;云联通是发展大数据产业,搭建云平台建设;情联通是与大湾区血脉相连,企业家实际对韶关是深怀感情。此外,搞好“三抓”——抓住胃、抓住眼、抓住心。抓住胃就是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抓住眼就是韶关要做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抓住心就是大湾区、深圳特区“双区”建设,韶关要倾情支持。
第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韶关是老工业基地,生态发展和传统产业钢铁、有色、冶金是矛盾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具体提出来十个字——“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部署11个领域109项改革任务,通过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建设、以改革盘活资源,推动韶关实现新发展。理顺韶关高新区与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突出其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承接高端产业资源、发展高端特色产业的主阵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第四,围绕文旅打造生态加康养加旅游来做文章,韶关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好的资源和条件。经过统筹谋划,把基础设施搞好后,特别是南岭国家公园获批,给了韶关更好的品牌载体。相信韶关一定会成为大湾区首选旅游地。在南岭山中穿梭的山村公路、旅游公路美不胜收。相信将来旅游人数会有大幅增加。不仅是大湾区,不仅是广东省内,韶关也会和全国乃至世界在旅游开发方面开展合作,有很大可拓展的广阔空间。
寄语“十四五”:“中国号”巨轮
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韶关接续奋斗 争当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王瑞军代表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达了他对“十四五”的美好寄语。他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号”这艘巨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他讲到:“衷心希望,韶关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韶关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奋力争当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韶关贡献。”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宋雅静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