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粤北大地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在距离韶关33公里的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的红色热土上,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静静地伫立,旧址门上的一颗鲜红的五角星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乐富村原名“乐夫村”,是广东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村,1974年1月从曲江县划归乳源瑶族自治县管辖。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为两座明清时期的四层围楼,曾在1927年开始的农民暴动中随国民党反动武装的焚村之火被烧毁,墙壁上遗存的弹孔,见证了那场不容忘却的“西水暴动”。村中至今流传着当年的农民自卫军、村民与国民党反动武装浴血奋战的故事。九十余载时光倏忽而过,这片土地从不曾忘记这段红色的记忆。
如今,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的东楼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升级改造。今年3月底完工后,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乳源一六镇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围楼:傲然挺立的“红色印记”
两座围楼傲然挺立在乐富村东、西两隅。跟随着乐富村73岁村民欧掌永老人的脚步,记者来到青砖构筑的东围楼前,听着老人的讲述,在这片乡村土地上所发生的那段热血的革命斗争历程,逐渐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南岭山脉,草木长青。时间回溯到1925年春,那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曲江县西水农运领袖欧日章以及乐夫村民欧元利、欧锡兰等人的领导下,乐夫村农民协会成立,隶属曲江县第十三区(重阳)农民协会。乐夫村农民协会办公地点就设置在两座围楼内。同年,乐夫村农民自卫军(简称“农军”)成立,此后,乐夫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积极组织和领导全村穷苦农民与地主阶级展开声势浩大的“减租减息”斗争。
1927年12月22日,已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的欧日章组织曲江县西水农军和农民数百人,在驻犁铺头朱德部队一个连兵力的支援下,进攻曲江县重阳大沙洲反动地主朱亚富、朱乃昌,并取得胜利,自此拉开了历时31天的武装斗争的序幕,威震重阳、一六、桂头一带,史称“西水暴动”。乐夫村农民自卫军、村民参加了这次武装斗争。
1928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武装开始对参加“西水暴动”的农军、农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国民党十六军纠合曲江县西水民团共1000多人进攻曲江县西水地区的暖水村和乐夫村。乐夫村农军在负责人欧元利、欧锡兰指挥下,以手中掌握的30多支步枪和6门土炮为武器,分别扼守在村的围楼、街巷及村边,严阵以待。1月6日,国民党十六军的一个营来犯乐夫村。在村边负责警戒的村民欧亚烂(又名“欧金善”)首先发现敌情,农军奋起还击,阻止敌军进村。欧亚烂和18岁的欧泽恩不幸中弹牺牲。敌人攻入村后,农军与敌人展开巷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苦战,农军利用地形优势,毙敌5名,伤敌累累。敌军营长不敢恋战,率残部狼狈撤退。乐夫村农军取得乐夫村保卫战胜利。是日,暖水欧屋村被敌军攻占,欧屋村农军和村民转移来乐夫村,做好继续战斗准备。
乐富村73岁村民欧掌永向记者讲述历史。杨纯 摄
先烈:用不屈生命点燃传递革命火种
浴血奋战的创伤还未痊愈,1928年1月15日,国民党十六军再次纠合曲江县西水民团进犯曲江县西水地区。因敌我力量悬殊,乐夫村农会、农军一面奋力抗击敌人,一面掩护全村男女老少撤离,以英勇的气概和顽强战斗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因为朱德的部队已经离开犁铺头去了仁化,没有部队支持,敌人人多枪多,全村人无奈躲到了离村三四公里远的西岸大队那边山上的山洞中,现在山洞都还在。”欧掌永说。为了报复乐夫村,敌人进村后四处放火,烧毁围楼2座、民房数十间,在山上避难的村民回村时,大火仍在燃烧。
彼时,欧日章率领曲江县西水农军在青水塘村与敌人战斗,持续7天7夜后,于1月21日主动撤离青水塘村,于夜间突围,转移到曲江县东部和仁化县等地打游击,至此,“西水暴动”失败。此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加强了曲江县西水地区的区、乡政权统治,悬赏通缉各村农会、农军负责人和农运骨干。欧元利被杀害,欧锡兰奔走他乡,乐夫村农会、乐夫村农民自卫军解体。
“国民党非常残忍,在1929年欧日章牺牲后,还斩下了他的头颅吊在东围楼旁边的坪上示众,以恐吓村民不要参加革命。”欧掌永说。
烽火斗争中,两座老围楼幸存于一片焦土之上,虽然被火烧得残破不堪,但仍屹立不倒。就像围楼一样,乐夫村村民坚韧不拔,在焦土之上重建家园,带着对敌人的切齿仇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身边。而正是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们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用不屈的生命点燃和传递革命的火种,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安定。
如今,围楼墙壁上遗存的弹孔以及西楼残破的房顶和墙体,仍在无声谴责着当年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暴行,也见证了粤北地区农民群众奋勇抗击的赤子之心。
东围楼内展示了抗战时期使用的长枪、大刀、手榴弹等物品。 杨纯 摄
农军使用的煤油灯。杨纯 摄
修葺: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为两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四层围楼。其中,东楼坐东南朝西北,长13.2米,宽14.3米,墙厚1.1米,面积189平方米,为青砖构筑,悬山式屋顶,底层四周高出地面2米多高,为条石砌筑。拾级而上,踏入东楼石柱拱门,只见两名工人正在施工。围楼每层有7间小房间,用木板铺设楼面,每层有木梯相通。楼顶每个角用条石伸出做成望哨,每层有13至14个射击孔。顺着西面墙体的射击孔向外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西楼由沙土夯墙,楼顶已残破,部分墙体倒塌。
这两座古围楼,过去用于保卫村庄、防御贼寇、外敌侵扰。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一直被生产队用作粮仓储存粮食。对于当地不少村民而言,自小听着家中长辈讲述先辈们当年勇敢保卫家园不受侵袭故事的同时,围楼也是他们儿时的“游乐场”,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保护修缮好围楼并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成为不少村民的心愿。
乳源瑶族自治县档案馆党史股负责人温嘉文介绍,2011年9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公布为乳源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那时围楼已年久失修,内部与外墙残破,并无实际使用功能。为此,2016年,一六镇党委、镇政府和县老促会先后筹集资金170多万元对东围楼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布展,4层楼被设置为追忆乐夫、为新世界而战斗、为群众求胜利、乐夫精神代代传4个主题。同时,将旧址开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在楼内第四层设初心讲堂。2018年,维修工作全面完成并对外开放,多批党政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组团到此参观学习。
2020年8月,市政府将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公布为韶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改善乐富村革命老区村的基础设施,经多方努力,2020年11月对旧址进行第二轮全面修缮和陈列布展提升工作。“我们计划对东楼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提升,将其打造成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整个提升工作将于今年3月底完成并再次对外开放。”温嘉文介绍道。
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深情守望着一段红色峥嵘历史,英勇无畏的革命前辈们曾在这里用血汗和生命浇灌理想。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从艰难岁月中走来,提醒后人必当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新时代韶关的振兴,将会传承着这份“红色精神”再出发!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明娟 侯海霞 通讯员 邵文
编辑:刘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