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罕见极强寒潮肆虐粤北大地,重创翁源甘蔗产业——八千亩甘蔗绝收农民苦不堪言

新年到,冬将尽,春可期,天空大地洋溢喜庆。  

然而,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50多岁的村民曾永安的脸上始终乌云密布,挤不出半点笑容。  

何故?皆因冰冻毁了他的甘蔗林,破了他的发财梦,他心中苦。  

本月5日中午,脸上“乌云”依旧的曾永安一路无语将记者带至他的甘蔗地。  

当一排排粗大挺拔的甘蔗整齐如一出现眼前时,记者乐乎:丰收年!  

曾永安一言不发,径直走到地里,手起刀落,“咔嚓”,蔗断。拾起,削皮,“红心,坏的。”他终于开口。抡刀再砍一蔗,复削皮,“还是红心,坏的。”他嘟哝一句。再举刀,又断一蔗,续削皮,心非红,但呈黑,“又是坏的!”他气急败坏,扔刀于地。  

“这八亩甘蔗全冻坏了,10万元就这样打水漂了!”良久,曾永安唉叹。

愁眉苦脸的曾永安。 刘楚瑶 摄

记者无言安慰,默看一切,心中隐痛。受冰冻之害的岂止曾永安一个!“冰冻造成全县8000亩甘蔗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一亿多元。”翁源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宋先仁神色凝重向记者介绍。

灾:罕见冰冻致上万亩甘蔗受损

甘蔗是翁源的传统经济作物,当地不少人靠种蔗致富发财。  

蔗农们告诉记者,去年甘蔗普遍长势好,产量有增,大家都窃喜又是个丰收年。“甘蔗在10月份就开始收,那时价格低,而到春节前后,价格翻番,所以多数人都留到春节前后再收,博个好价钱……”江尾镇种蔗大户陈永胜对记者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上旬,极强寒潮两次席卷韶关,翁源未能幸免,地里甘蔗惨遭厄运。  

“元旦后的冰冻是2008年粤北冰灾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全县留在地里的甘蔗无一幸免程度不等受到损害。”宋先仁说。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强寒潮对甘蔗的损害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安然无恙。  

正是由于第一次强寒潮没造成实质性损害,致蔗农放松警惕,以为不会再有第二波寒潮,安心静等春节“恭喜发财”。  

“凭往年经验,元旦前已经有了一波寒潮,应不会再有了。加之当时又没啥人来收购,所以就没有把地里的甘蔗砍回来……”曾永安颇为后悔地说。  

然而,元旦后数天,极强寒潮再度袭韶,翁源最低气温摄氏零下几度。“比2008年冰灾那年冻得更凶更猛,而且持续时间长,为十年来所罕见,让人猝不及防……”陈永胜说。  

短时间内连遭两次极强寒潮,翁源全县未收甘蔗受损严重。  

据统计,去年翁源全县种植甘蔗35000多亩,受灾总面积达12634亩,绝收面积8000亩,直接经济损失逾亿元。  

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在没有绝收的4000多亩甘蔗中,究竟还能收多少不得而知,但情形绝对不乐观。

“我的8亩甘蔗,估计还可收的不到一成……”曾永安说。

害:蔗农受损伤心

甘蔗冻坏,受损受伤的是蔗农。  

有十多年种蔗史的陈永胜去年种了105亩甘蔗,极强寒潮来临前砍收了60亩,剩下的40多亩原本想在春节前卖个好价,结果没想到全被冻坏在地里,全部绝收,损失高达40多万元。  

记者来到江尾镇南塘村他的甘蔗地时,一台钩机正轰隆隆铲除其被冻坏的甘蔗。他斜躺在地边一木沙发上,呆呆远看钩机来回铲除坏蔗。“那就是在碾我的心割我的肉……”他有气无力地对记者说,悲怆之情让人滋味难言。  

“你比我好,起码收了一半多。我30亩甘蔗一根都没收回,全被冻坏,钱的影子都没见着一个……”一旁的蔗农沈桥忠说道。 

成片被冻坏的甘蔗林。

 来自翁源县坝仔镇的肖玉妹去年来南塘村租了30多亩地种甘蔗。“全部绝收,损失30多万元。”他心酸地说。  思:追求最大利益,博乎,赌乎?

去年有专家预测是冷冬,为何翁源蔗农不在冬至之前就将甘蔗全部砍收呢?  

记者经深入调查,发现内有原因:  

——追求利益最大化。蔗农们告诉记者,甘蔗在10月份就可收获,一直至次年清明节。刚收时的甘蔗每公斤单价为一块三四,而到了春节前后,可高达3元左右,价格天壤之别。故此,多数蔗农明知有冰冻风险,仍心存侥幸选择在春节前后砍收,用他们的话来说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青壮劳动力缺,抢收难度大。砍收甘蔗,劳动强度大。但村里不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中老年人,劳动能力有限。因此,尽管当地官方在极强寒潮来临之前就发出了预警,但不少蔗农也是无力抢收,只能听天由命。  

——经验主义作怪。由于近年冷冬少现,对甘蔗损害甚微,因此不少蔗农掉以轻心,对极寒天气警报不以为然,尤其第一波寒潮过后,凭经验认为不会再现冰冻,将大量甘蔗留置田地不收,结果惨遭损害。  

——缺乏贮存条件。也许有人质疑,为何不早将甘蔗收获贮存起来规避风险呢?“虽然翁源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大,但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还是以散户各自为阵,建冷藏库的可能性、现实性不大。”宋先仁摇头说。  

蔗农们也告诉记者,甘蔗的保鲜期一般只有一星期左右,而且要保持其根部和尾部不受损伤,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砍蔗劳动强度大,量又多,丢来扔去,碰碰撞撞,哪有不损伤?而且甘蔗占地空间很大,哪有地方来堆放?只有等商贩来收购时,才提前一两天砍收。

惑:不投保销售渠道单一

冰冻,乃自然灾害,受害蔗农是否可得到保险赔偿呢?  

真实情况让人大跌眼镜:翁源全县竟没有一户蔗农投保。  

也就是说,此次冰冻所造成的损害,蔗农要自己“买单”。  

“保险公司一亩最多理赔800元,相对损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一点用都没有,而且程序复杂,时间又长,很麻烦,就不想投保了。”陈永胜气呼呼地说。  

他的话道出了蔗农们的心声。  

而销售渠道单一也是翁源甘蔗的一大“软肋”。  

记者了解到,翁源甘蔗主要销住北方,由一些本地人充当“中介”牵线搭桥,联络收购事宜。蔗农们不主动出击,坐等商贩上门。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曾永安说。  

他的话得到了翁源官方和其他蔗农的印证。  

蔗农们之所以守株待兔,主要图省事。至于利益是否会被“中介”吃掉一些,蔗农们称不关心。“为何不搞电商销售呢?既可扩大销售渠道,掌握销售主动权,又可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效益。”记者不解地询问蔗农,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回复:对电商一窍不通。

忧:坏蔗难清好蔗愁销

翁源此次受冰冻之灾,全县有8000亩甘蔗绝收,而减收的4000多亩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坏蔗,也就是说,有上万亩的坏蔗需要从地里清理。  

这是一个头痛问题。  

对于冻坏之蔗,蔗农要请人砍运,又将是一笔不菲的人工费,这对于已血亏的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而清理出来的坏蔗又无处堆放处理,要拉到翁源官渡致能生物发电厂加工后作为燃料,其收购价每吨才60元,尚不够运费。  

故此,如何处理冻坏之蔗,蔗农们束手无策。  

“先用钩机铲掉堆起来再说,至于下一步如何处理,我也不知。”陈永胜一脸茫然。  

而记者还揪心的是,地里尚好的甘蔗,又将如何销出?  

往年,这本不是问题,因为甘蔗在地里的保存期长达数月。但当前由于疫情未绝,外地收购商年后如无法前来收购,这唯一销售渠道被堵死,必将滞销。  

这又是一个不可回避且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当地政府正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将冰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生革 刘楚瑶

编辑:何立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