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粤北——读冯春华的《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

粤北,是我的故乡,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十多年前,我当了逃兵,毫无留恋地逃离了故乡。直到2015年底,我这位在海外漂泊多年的游子拖着疲惫的躯体,背着沉重的行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粤北。

2016年底,在诗人的引荐下,我第一次参加五月诗社的例会。当晚,我收到了三份厚礼:桂汉标老师送了一本序集《文学是情学》,冯春华老师送了散文诗集《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欧运通大哥送了一本诗歌集《客家客家》。我捧着这三本书,就像捧着三座粮仓。往后的日子里,每天睡前都会抽一个小时,拜读三位前辈的作品,想要写三篇读后感。后来,由于忙着经营公司和家庭,写读后感的事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直到2021年来临,我把手机关掉,把自己锁进书房,心无旁骛地读书。也许是因为《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这本书中的很多景点我都去过且熟悉的原因,书中温馨的画面令我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

当我读完冯春华的《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就深深地感受到粤北的诗意。在粤北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风景区,每一个红色景点,每一座古宅,每一条老街,甚至每一条河,在冯春华的眼中,它们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又或者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阅读时,我常常被作者带进书中,让我感受到他思想感情的脉络,以及他对文学的热情和真诚。《红色祖屋》《油山》《信仰与忠诚》等作品,讲述着了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革命者的鲜血和硝烟的战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丹霞诗草》《宝山诗章》等,作者可以把一块石头、一座桥、一棵竹子、一个岩洞,甚至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写出一篇生动的散文诗。《韦伯,我们永远学习你》作者对韦伯那份知遇之恩的感情,旁观者无法体会。韦伯曾吩咐羊城晚报的总编,不能帮作者发表帽子峰的诗作,这份良苦用心,我曾经历过,但我和作者的格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大学期间,我常投稿到《楚天日报》,可我投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当年大学教授的弟弟是楚天日报的总编,后来我才知道,是教授交代他弟弟不能发表我的作品。教授对我说:“文学的路很长,要靠你自己走下去,我无法陪你走到最后,你也别指望我会帮你走后门……”当时,心里还责怪教授对我太苛刻,不近人情,出社会后,经历了许多挫折,才明白当年教授的良苦用心。后来,在文学路上取得了一点点小成绩,最感谢的应该是大学教授当年那份严肃的爱。

《银杏树之恋》《粤北古巷》《云髻红叶情》《梅岭梅花开》等,作品开头的语言比较贴近通讯稿,文中还有少许游记的成分,从文中可以窥见作者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视野开阔、走南闯北的新闻工作者,他的职业和特有的敏锐力,让我等望尘莫及。

感谢冯春华老师,让我在新年的第一天,享受了一份原汁原味的文学大餐。本书不足之处是有几篇作品只有300多字的篇幅却引用了两首古诗,难免会令读者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

如果你想了解粤北,想与粤北的山山水水近距离接触,不妨读一读《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其实,粤北的诗意无处不在,它藏在诗人的眼眸里,浸染在云髻山的枫叶间,隐约在丹霞山的壮美中,折叠在南华寺的经书内,浓缩在粤北大地的土壤里……

文字:欧琳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