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守护好韶关的绿水青山——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系列综述之一

编者按: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韶关经济社会发展,审议通过了《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建议》精神,提振信心、鼓足干劲,推动韶关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系列综述,敬请关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韶关最大的优势。韶关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锚定了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如何实现这一主要目标?《建议》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韶关必须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突出生态保护主旋律,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守护好韶关的绿水青山,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投入,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韶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抱持着这些理念,韶关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对坚决守住绿水青山早已铆足干劲、思想坚定、信心满满。

首要任务——全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首要任务是保护。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于忠龙告诉记者,我市全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韶关经验。韶关只有不断提升生态保护的力度和质量,才能不断增加生态资源的价值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韶关经验。”于忠龙说道。  

“二是有利于彰显韶关服务全省发展的责任担当。全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是韶关参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韶关广大党员干部以顽强拼搏、奋勇向前的精气神开创韶关各项事业新局面的生动体现。”于忠龙接着表示,“三是有利于筑牢韶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是韶关以生态特色高质量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这一韶关发展的最大优势。”  

《建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主动融入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布局,积极配合省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建议》把“大力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我市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这名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对接配合,落实落细申报前期工作,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市生态旅游发展。  

预计到2025年,我市将统筹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加快南岭国家公园管护、预警、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南岭国家公园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态教育和自然体验活动设施,加快建设智慧国家公园。  

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也是我市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议》描绘了“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等核心指标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的美好愿景。  

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积极拓展绿色生态服务空间、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增强绿色生态福祉。  

现在,走在阅丹公路、南华大道等“网红公路”上,可以感受到这些城市绿色脉络带来的融融绿意;周末,在韶州公园、拾贝湖公园等城市绿化空间闲游,可以感受到被森林包围的盎然绿意;偶尔来到各县(市)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和景观廊道,可以感受到各地城镇乡村包裹在浓浓绿意中……  

“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韶关基础扎实、热情满怀、信心十足!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语气坚定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持续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完善城镇乡村绿化网络,建设省级森林小镇、绿美古树乡村,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如期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硬任务——全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硬任务是治理。《建议》指出,韶关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共建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韶关。  

2018年10月,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入围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韶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个项目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于2019年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2020年,“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再被广东省林业局列为“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2020年4月2日,人民日报还专栏介绍了我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经验做法。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市相关部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作了深入的思考——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环节,法规制度建设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方向。  

这名负责同志指出,在推进试点过程中,我市积极协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红砂岭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中,南雄市探索社会资金筹措和回报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激发社会资金参与度,对红砂岭地区实施土壤改良、水土流失治理。通过治理修复,原来的沙化土地成为今天的良田、经济林。项目中的中草药和脐橙基地,涉及受惠农户300多户、1000多人,增加就业收入人均2万元/年,给镇村集体、贫困户增加了土地租金及收益分红,涉及贫困户100户,年分红近100万元,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建议》的制定,为各地各部门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推动韶关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明确了方向。  

该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层层压实各级责任,确保试点工程按期完成,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力度,确保完成试点工程绩效目标,并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提炼,为试点工程总体验收做好准备。  

同样是围绕“治理”这项硬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规划既定约束性目标基本实现;2019年,全市环境质量取得突破性提高,2020年5月获得国务院2019年度“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方”督查激励表彰;2020年9月27日,市生态环境、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仁化分局被评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根据《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市生态环境部门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达标排放和污染减排为抓手,统筹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切实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预计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上级目标要求;全市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健全稳定,生态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更强大,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重要举措——全域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重要举措之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各方面。其中,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转型升级。  

去年12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单的公告》,韶关市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地区。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根据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和《建议》的相关要求,我市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统筹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矿山建设与绿色矿业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推进韶关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韶关样板。  

近年来,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等充满绿意的词汇频频出现在韶关的城市乡村。  

走在我市“十大樟树王”之一的仁化县丹霞街道麻塘村樟树王下,可以感受到枝繁叶茂、俊美雄奇的古樟树早已让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好风尚。  

近年来,仁化县将生态文明融入和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城乡居民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  

仁化县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根据《建议》和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接下来,仁化将统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全域生态优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活力城乡;继续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个人和家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导适度消费、光盘行动、低碳出行,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仁化的做法只是全市各地各部门的一个缩影,纵观全市各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方静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