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市近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掠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良好的仁化县夏富村。 叶九庭 摄

美丽的南水湖。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摄

我市系统推进大宝山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凡口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以及乐昌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凡口铅锌矿、大宝山多金属矿、瑶岭钨矿等9家矿山被录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仿原生态建设的亲水栈道河堤。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摄

游客走在仁化碧道上欣赏丹霞风光。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摄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水田垦造和拆旧复垦工作,进一步完善农田生态系统。针对南雄市、始兴县红砂岭地区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开展综合生态治理,建设一个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

2018年至今,全市共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93万亩,开展森林抚育207.1万亩,完成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14.07万亩,实现“石漠化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提高”等三大变化,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程珍稀和代表性物种保护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摄

经过修复,凡口矿的环境持续改善,原来的旧矿坑一带已经建成美丽的国家矿山公园。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摄

新丰县梅坑镇利坑废弃石场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图片由韶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乐昌梅花镇石漠化治理已见成效。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摄

南雄市珠玑镇梅岭黄辉石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效果图。 图片由韶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系统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成绩斐然。2019年,我市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二十九,被评为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城市之一。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市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河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