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创森” 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市林业局落实河长制工作侧记

近年来,市林业局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善美韶关。

以全域创森为抓手 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

市林业局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加快生态修复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2020年8月,辖内7个县(市)实现创森“双备案”,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全域创森“双备案”的地级市,全面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创的全域创森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近170万人,义务植树总株数600多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5%,共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近30万亩,完成森林碳汇工程7.5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87.26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33公里、1980亩。打造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示范点46个,建设全市绿美古树乡村7个。2019年,市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有林地面积三大森林资源核心指标数据稳居全省第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同时,不断深化“绿色”改革。我市率先在翁源开展林长制省级试点,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和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在全市推开林长制改革,分级设立林长,分级建立林长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韶关市森林资源手机化管理系统,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石漠化治理 让石头山变绿水青山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被称为“土地癌症”。市林业局结合中央财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计划安排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14.07万亩,其中乐昌市9.07万亩,乳源5万亩。目前,全市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石漠化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提高”等三大变化,为我省探索了经验。  

乐昌市是我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市大力推进森林植被恢复、经济利用类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治理、生态经济型治理、生态移民等五大综合治理,重建了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使石漠化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石头山变绿水青山。  

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67.59平方公里,占全省石漠化的32.9%,为全省之最。该市在石漠化地区采取工程、生物、人文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包括林业工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出现石漠化土地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进一步提升等三大变化。2008年至今,石漠化地区新增森林面积约15万亩,森林植被盖度由45%提高到63%。2019年与2014年相比,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42%,轻度石漠化面积减少54%。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河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