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跨越、新突破。2019年9月,我市成功创建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民生工作,着力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教育实惠。
——出台学前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落实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为2020年每生每年400元,小学生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950元,公办普通高中每生每年1000元。
——成功创建了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校企一体化培养初具规模,采取“企业冠名”等模式培养人才,2020年共有45个班,校企合作企业已达到554家。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留韶率达50.94%。
——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新时期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工作。2020年上半年,全市有10.91万人次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1.07亿元;
今年全市有5000多人办理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户籍已足额领取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发放率为100%;在全省率先开展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覆盖我市学籍所有建档立卡在校学生。市教育局在2017年荣获“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称号、2018年被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列为“推荐学习单位”荣誉称号,韶关市学生资助工作考评结果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名。
——提高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广东北江中学、韶关市第一中学复办初中,提供优质学位600个,2020年提供优质学位800个。近五年来,安排了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3.72万人就读;出台相关方案,让4518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市户籍考生同等录取的待遇;落实对烈士子女等五类中考考生9191人给予政策性照顾加分;市辖三区中小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惠及中小学生1.3万多人。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扎实抓好市区教育资源整合。2016年9月我市出台《市区教育资源整合方案》,通过合并搬迁、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对市区学校布局进行整合优化。投资约7亿元完成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搬迁;腾出原校址用于市四中、市七中、市十中和韶师附小合并为浈江区风采实验学校,该校投资5357万多元,于2018年10月启用;2018年12月,由市二中和曲仁中学合并迁建的韶关市九龄高级中学启用,该校投资3.62亿元。完成广东北江中学新建宿舍楼、浈江区建国幼儿园的改扩建。同时完成5个新建项目、7个改扩建项目,有效缓解了新老城区学校分布不合理、交通拥堵、办学场地不足等问题。正在芙蓉新区新建韶州中学,计划投资3.36亿元,预计2021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扩大优质公办初中教育资源,着力抓好广东北江中学改扩建项目(一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65亿元。
——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试点市建设工作。2018年9月,我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试点市,并获得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1.61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市各地已投入1.08亿元,已完成改造达标农村寄宿制学校50所,改造达标寄宿制学位数21017个,新增寄宿学位1723个;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建设24所,新增建筑面积37664平方米,新增寄宿学位3265个。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市十个县(市、区)达标建设学位已完成37073个,新增寄宿制学校学位建设已完成24122个。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项目建设。
2018年和2019年,我市共确立了22所省级信息化中心学校。已完成韶关教育云数据中心第三期建设;已完成市直教育系统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第一期建设项目,第二期建设项目校园光网改造建设目前已经开始施工。目前,全市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独立建制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信息化覆盖率已达100%。
——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建设。2019年,我市经全面排查后,制定了《韶关市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市中小学“厕所革命”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共223所,其中新建的学校有24所,改扩建的有199所,总投资5641万元。
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6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以扎实推进我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我市于2016年4月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7年6月,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级示范区。2019年8月,我市10个县(市、区)已全面铺开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提高了教师编制使用效率、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两年来,参加跨校竞聘教师2266人,交流轮岗教师3146人,交流比例达8.7%。我市改革经验做法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推介,并获评2018年省人民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出台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浈江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先行试点。目前,两地率先探索了职级设置、校长选聘、交流任职等办法,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实现学校“去行政化”,逐步建立起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和运行机制。
——着力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截至2019年底,教师学历水平与2015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幼儿园大专学历比例由58.05%提高到76.8%;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由89.22%提高到96.54%,本科学历比例由26.88%提高到62.1%;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由72.69%提高到85.2%;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比例由3.22%提高到6.76%。同时,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以来,培养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共12人,省级校长、教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共13名,省级名师培养对象66人,市级名师培养对象110人;评选地市级名校长27人、名教师62人、名班主任共109人、学科带头人350人;现有在职特级教师59名,在职正高级教师19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5名。参加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6个,省三等奖33个。
学生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参加各级文艺、体育、信息技术等比赛均获优异成绩,有的成绩居全省前列。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文明素养极大提升。目前,全市有2所国家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校园,3所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92所市级文明校园,267所县(市、区)级文明校园。高考成绩持续稳中有升,高考上优先投档线及上其他重点类的上线率连续7年递增,本科上线率从2012年的33.28%提高到2019年的50.31%,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并列第10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市教育局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通讯员 卢升
编辑:刘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