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十全”推动试点 “十美”描绘瑶乡

2019年10月,乳源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在第一批全国试点的经验基础上,该县以扩面提质的理念统揽试点工作全局,以“融合县委中心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联合政企社会力量,结合农村发展实际,贴合基层群众需求”的“五合”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体制机制、阵地、队伍、项目、活动等方面实施“五大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优秀成绩。标准化建设了258个文明实践阵地,组建了430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2.8万多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多场,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推动试点工作走向深入。

志愿者在农村开展美丽乡村活动。

“十全”措施推动试点走向“深水区”

在第二批试点中,乳源突出扩面体质,夯实体制、阵地、队伍、项目、活动等“五大提升工程”的基础,创新性探索了“十全”试点思路。  

一把手统筹抓落实,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为抓好试点工作,乳源形成县、镇、村“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亲自干的工作格局,使试点工作上下联动、纵横促动、左右互动、全面推动,达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且效果明显的目的。  

建章立制夯实基础,试点工作全线保障。在试点工作中,乳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会,成立了10个编制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方案,建立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挂点联系制度、总指挥部制度、分工协调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监督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志愿者为瑶族同胞排练文艺节目。

引领带动纵横联动,试点工作全面融合。乳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引领带动全县各项工作,具体做到“七结合”,即试点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乡风文明改变和推进移风易俗紧密结合起来,与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加大投入增添动能,筹措资金全力保障。自试点工作以来,该县共投入了2000万资金,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铺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采取“五点”一起动的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会资金,即争取省市支持一点、地方政府引导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团体捐赠一点、热心人士捐献一点的举措筹集资金,为试点工作提供支撑。  

整合资源建设阵地,实践网络全面覆盖。乳源按“十个一”标准,紧密结合县镇村的实际,因地制宜,融合资金,整合党建、文化、体育等平台资源,建设258个文明实践阵地,其中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4个,实践站117个,实践点126个。全面建立起纵向涵盖县镇村(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组织,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多方发动组建队伍,志愿人群全域覆盖。乳源自2018年8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十分注重志愿者队伍建设,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发展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至2020年9月,成立志愿服务队430支,全县志愿者2.8万多名,约占常住人口的15%,其中农民志愿者1.3万人,全县志愿者人数比试点前增加了5倍。  

培育提升服务项目,志愿活动全面铺开。该县先后培育了“金句闪光”、“学习早班车”双语广播、瑶乡“金鸪鸪”文艺宣讲队等5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其中,“金句闪光”文艺下乡、“学习早班车”双语广播、绣美瑶乡等3个项目获2019年省级示范项目和优秀项目;“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19年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金鸪鸪”文艺宣讲、小桔灯360成长计划获2020年省级示范项目等。  

着力培养志愿骨干,瑶乡焕发全新面貌。为开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新局面,该县成立了志愿服务培训学院,大力培养志愿者骨干。与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共同实施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金种子”计划,培养100名志愿者骨干团队;与韶关学院共同实施瑶乡“金鸪鸪”文艺宣讲队帮扶项目,培养志愿者文艺骨干近400人;实施“百千万”文明实践工程,培育了100名“金笔头”通讯员、10000名“金喇叭”宣讲员、1000名“金种子”志愿服务骨干等。  

注重突出群众主体,文明实践全民参与。试点三年来,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人数超过50万。在试点工作中,该县围绕群众为主体,以“六带”的形式推进试点,即县带镇、镇带村、村带队、队带户、户带人、人带人,形成群众参与度高、参与线路长、参与范围广的格局。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经验做法全面推广。在试点工作中,该县探索出“四化四互助”的模式,志愿服务坚持实施大众化、社会化、项目化、常态化,大力推行瑶汉互助、邻里互助、城乡互助、地区互助,全面帮扶瑶乡百姓。三年来,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项目400多项,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做好事办实事4万余件。

新时代文明之风催生瑶乡“十美”

经过试点工作,该县取得明显成效,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瑶汉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居环境美丽自然,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瑶汉和睦相处。新思想、新气象、新风貌飞入寻常百姓家。试点成效主要体现在“十美”:  

传播新思想,心灵更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后,通过专家的指导和策划,乳源打造了“金句闪光”思想理论宣讲学习品牌项目。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实践之路中,乳源以多人讲一课的“6+X”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以汉语和瑶语相结合、讲与演相结合、“派单”与“点单”“换单”相结合等形式,先后开展系列实践活动160余项,举办宣讲400多场,参加活动群众近30万人次。  

注重民族团结,关系更美。该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注重瑶汉民族关系的和谐,通过常态化开展瑶汉互助系列活动,促进了瑶汉文化交融,“瑶汉一家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乳源先后评选了“感动乳源十大人物”、十大优秀志愿者、十个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注重“请进来”专家传授技术、经验,先后邀请了茶叶、蔬菜、水产等行业10名专家,服务农民;注重开展“勉腾勉”(瑶语,即“人帮人”)志愿服务活动。  

践行“两山”理念,瑶乡的山更美。该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这一理念列为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护林防火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题之一。试点3年来,每逢火灾易发时段,全县1万多名志愿者坚守乡村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交通要道,向群众宣传野外用火条例、护林防火法律法规,倡导文明祭祀。今年以来,该县森林火情同比下降80%,如今的乳源处处青山连绵,风景如画。  

致力护河疏道,瑶乡的水更美。试点工作以来,环境志愿者、小河清志愿者、义工协会志愿者等20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护河疏道志愿服务活动900多次。清理了乳江河、杨溪河、南水湖等20多条河流的垃圾杂物;同时,还协助执法人员做好防治污染水源、非法炸鱼、非法捕捞等工作。  

服务下沉网格,县城更美。自试点工作以来,1000多名志愿者分别在321个居民小区网格坚持清扫街道、维护交通秩序、服务群众,为百姓排难解忧。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服务,乳源交通井然有序,街道整洁美观,一江两岸鸟语花香。  

助力基层治理,乡镇更美。全县2万多名志愿者,长期奋战在乡村一线,化身宣讲员、指挥作战员、劝导员、协调员,为改变落后的镇容镇貌不懈努力,攻坚克难,使全县9个乡镇的面貌得到根本的变化,如今旧貌换新颜。  

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更美。该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文章,为瑶汉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实现了“贫有所扶、困有所带、弱有所助、难有所解、病有所医”的目标。  

播撒文化种子,歌曲更美。乳源在文明实践中,结合瑶族文化、瑶族风情、瑶族风貌等实际,以校地共建的形式,与韶关学院组建了瑶乡“金鸪鸪”文艺宣讲队。两年来,培育镇村的25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150多次帮扶排练活动,培训文艺骨干近350人,并创作提升25个品牌节目。  

传承瑶族文化,瑶绣更美。为让“瑶绣”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艺术能够后继有人,乳源推动瑶绣产业化,建立国家非遗瑶绣传承基地,成立“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实行“政府+学校+合作社+志愿者+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文明实践志愿者为瑶族绣娘提供采集布料、发扬传播等支持和帮助,鼓励瑶族绣娘义务传授青少年刺绣知识技巧,促使瑶绣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明实践走进校园,未来更美。在全县中小学设立了以学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实践基地,让全县青少年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任。并找准切入角度,把瑶族传统文化、瑶族风情、瑶族历史等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引入校园、融入课堂,使学生经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懂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又懂得瑶族文化知识,达到双收获的目的。  

作者:特约记者 赖南坡 通讯员 盘莹 刘冬梅 摄影报道

编辑:何立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