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翁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四好农村路”建设决胜攻坚的决策部署,补齐翁源生态发展区发展短板,全力落细落实翁源“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各项工作,全力打响“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要求,翁源全县上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摸清底数、明确目标、简化程序、优化管理、精准施策,聚焦砂土路改造,融合路长制“136”行动工作部署,确保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207公里的“四好农村路”攻坚任务,为翁源争当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秋色如画,驱车行驶在省道245线兰乡古韵廊线上,一路惊喜连连。这条长达34公里,蜿蜒的农村公路犹如玉带般绕过溪流,穿行山间和村庄,将官渡、江尾、坝仔3个镇、15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连成一体,沿线既有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等特色农业产区,又串起以九仙桃之乡、兰花之乡等著称的特色乡镇,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带动农旅融合效应明显。
的确,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翁源不断强化“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搭框架、建路网,逐步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国省道为主道、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纵横交错、贯穿全县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据了解,截至目前,翁源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900多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700多公里,该县156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农村公路乡镇通达率达100%、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四好农村路”的决战攻坚之年,今年省下达翁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为207公里,按照《翁源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方案》,翁源将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攻坚任务。“我们正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加大力度对县道、乡道和村道提升改造,打通翁源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打造带动农村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翁源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雪强信心满满地说。
翁源把乡村公路打造成平安美景路和奔康致富路。
高位推动多措并举打造“标准特色路”
今年5月,翁源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要求,出台《翁源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2020年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决胜攻坚任务207公里,其中砂土路改造190公里、通产业园公路2公里、100-200人自然村通硬底化路15公里。翁源县委、县政府给人民作出庄严承诺:9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攻坚任务。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号角自此吹响。翁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委书记黄令遥、县长谭晓健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和安排部署,多部门协调联动,倒排时间表、挂出“路线图”、明确责任人,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全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工作。
——优化设计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用地、用好老路”原则推进建设,充分利用老路路基宽度,综合利用老路砂石材料,尽量避免开山修路、盲目追求高大上,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尽量避免裁弯取直、征地拆迁、占用基本农田、随意提高标准,最大限度确保项目设计可操作、省成本。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工程设计、招标、财政投资审查程序,列入本次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项目库的项目视同已批准立项,不再编制工程可行性报告,同步组织开展项目改造方案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优先开展财审工作,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资金保障。依法依规整合涉农资金、用足用好“四好农村路”专项资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公共预算等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各镇落实属地责任,创新建立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益、公路冠名权出让、扶贫挂点单位支持、乡贤捐资捐款、村民投资投劳等方式,多渠道解决配套资金缺口。
——强化监督考核。成立督导工作组,按照“一月一会商、一月一报表、一月一督导”的原则,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决胜攻坚工作清单管理,建立清单+台账+考评制度,
健全有清单、有督查、有考评、有激励、有问责的督导方案,建立工作例会、专项协调、督查通报、约谈问责、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形成闭环工作联动机制,对工作责任不落实、未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的后进镇进行全县通报、警示约谈等。实行全过程监管,推进精品建设和精品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按时完成任务。
通过政府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有力打造了翁源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工作新格局。截至记者发稿时,翁源“四好农村路”顺利推进,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
乡村公路施工现场。
提高质量精心养护打造“平安美景路”
近几日,2.6公里的水泥路即将要铺到坝仔镇蓝河村村民的家门口,村支书彭月东可高兴了。他每天都会组织三五村民到施工工地察看,拿着尺子仔细测量道路的厚度达不达标,看看混凝土的配料是否符合要求。“我几乎每天都会在施工现场来来回回走上几趟,现在党和政府拿出钱来给我们修路,一定要保证修好养好。”彭月东对家门口的这条路充满期待,也尽心尽责。
刘雪强告诉记者,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使用寿命才更长,老百姓出行才更畅通、更安全。但翁源农村范围广,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高度分散,质量管理及养护难度很大。
面对难题,翁源县拿出了“绣花”功夫,以精细化和网格化的管理手段,把质量管控延伸到农村道路的“毛细血管”,全面落实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清单化管理,实行“三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管理人马的管理机制,责任到人,把好设计图纸、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等每一道工序质量关。选好用好监理单位,充分发挥路长制交通公路部门下沉到乡镇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作用,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翁源创新监管办法,委托第三方开展工程质量抽检,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经得起群众检验。
如今,翁源的农村公路已不仅仅满足于便利交通,更追求路域环境的“颜值”担当。
翁源县以路域环境提升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以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县、镇、村三支队伍,基本建立全覆盖的组织管理体系、党政领导负责制的责任体系和权责清晰的普通公路管理机
制,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网格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围绕路域环境整治、交通安全整治、规范运输秩序、公路养护管理、公路运营管理等重点内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综合治理,打造“畅、安、舒、洁、绿、美”路域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小径通幽、野花盈径、长松夹道、绿树遮扉,如今,畅游翁源乡间小路,如在画中走,景中游——珍珠村的“彩虹路”、连溪村的“花海路”、兰乡古韵廊线十里兰花长廊……条条绿美村道将民居与山景、村景串联起来,让翁源乡村美出了“新高度”。
铺好的乡村公路大大方便当地农民运输农产品。
心系群众统筹发展打造“脱贫致富路”
一条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距离江尾镇40多公里,身处大山深处的东鹊村以前是翁源有名的破旧“空心村”。村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毛竹和漫山遍野的菌类植物,自然资源优势独特。明明守着“金山银山”,但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资源货物难以运出,美景也无人赏识,很多年轻人无奈都外出谋生,修路是东鹊村多少人心中的渴望。
2016年,在村委和驻村干部的谋划下,东鹊村启动实施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及乡村公路提质改造建设项目,硬底化道路直接铺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的难题逐步解决。经过几年的建设,东鹊村已经全部建成通村公路,公交车也已全线开通。
路通,一通百通。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脱贫攻坚的“聚宝村”,东鹊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建立毛竹加工厂,带动贫困户在山林种植灵芝,让深山深处的“山货”销往全国。不仅如此,东鹊村如今还在谋划乡村旅游,发展民宿,打通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奔康。
条条通乡畅村的硬底化道路不仅成为方便东鹊村民出行的便民路,更成了贫困村农业发展的“脱贫路”和“致富路”。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翁源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600多公里,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工程12.2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宽工程完成13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549公里。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要完成尚未实现路面硬底化的20户以上所有自然村的村道硬底化工程,全面完成乡村路面硬底化任务。
如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不仅打通了县、乡级公路“大动脉”,而且疏通了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对接的“毛细血管”,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落户,为产业扶贫注入了动力,加速了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民心。”刘雪强说,随着农村“四好公路”的“点面开花”,翁源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城乡公交也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开通23条公交线路,运营里程达625公里,具备通行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让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美好。
一条条乡村公路翻山越岭,一条条村道硬底化升级,随着翁源四通八达乡村路网的升级建设,广大乡亲们将在安全、快捷、畅通、美丽的致富路上脱贫奔康。
本版撰文:汪露蓉 刘志良 黄伟琼 许永清 图片由翁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邹方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