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委编办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编制统筹和内设机构备案管理,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编制保障,共补充各类人才445名到市直医疗单位,为韶关打造粤北医疗高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市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围绕“1331”医院集群发展战略,推动韶关市铁路医院与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韶钢院区整合组建为韶州人民医院,粤北第三人民医院与其他医院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建立编制部门核总量、卫生健康部门统筹使用和编制动态调整的新机制,将分散在市直各公立医院的4267名编制交由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实现编制碎片化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提高编制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益。同时,赋予医院内设机构设置和编制人员调整自主权,通过放权赋能,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机构编制保障,在严控编制总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市直医疗卫生机构进人需求。并在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中专门设立医疗卫生专项编制,保障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引进。近年来共为市直医疗单位补充各类人才44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233名。
据悉,为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我市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强化地方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将基层医务人员纳入财政全额保障。坚持正向激励,合理确定绩效总量,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需求,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千人计划”编制,近年来共核定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4898名。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柏华 通讯员 黄宁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