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等中省媒体持续报道华南研学基地在市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助推华南教育历史的发掘保护和活化利用

8月5日,《人民日报》以“跨越八十年书舍又开讲”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市华南研学基地坪石镇武阳司村建成研学基地,赓续红色基因,同时也拉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历程。与此同时,《南方日报》《广州日报》《韶关日报》等省、市媒体也进行了报道,特别是《广州日报》以韶关“研学记”的系列报道方式,回顾了华南教育在粤北于烽火中坚守办学的历史。媒体高频关注,引发我市相关历史研究学者、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热议。他们兴奋地告诉记者,媒体的广泛深入报道,有利于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的发掘和保护,有利于带动研学基地的活化利用。  

何昆亮是地道的坪石人,从小在坪石长大的他听老人们说过不少当年迁地办学的历史。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成为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成员,义务为来此研学的人进行讲解。当他从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时,显得非常激动,“我看到了,太激动了,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也看到了并转发给我。”在谈到媒体报道对华南研学基地的促进作用时,他说:“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烽火中坚守办学的历史,另一方面将前所未有地从力度、广度、深度上推动华南研学基地相关史料和遗迹的挖掘和保护。”  

韶关学院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研究院教授宁夏江则认为,媒体的持续关注,不仅有利于研学基地的活化利用,同时,还将推动当年在粤北地区办学的华南高校共同参与历史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分散在粤北教学的广东高校接收、招录了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学生。1941年11月,香港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迁至粤北。而在香港、澳门的培正、培道中学网站上,也记载着从广州迁徙至坪石办学的历史,可以说它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往昔,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  

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温军燕告诉记者,各级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为华南研学基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成为了项目建设的“助推剂”。“一方面,媒体的报道让华南研学基地有了更高的‘曝光度’,各方参与建设的热情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让我们市的研学旅游持续‘升温’,参观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仅今年6月份至今,研学基地就吸引省内外5000多人次参观学习。”温军燕说。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卢明轩 刘晟

编辑: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