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船精神”辉耀红色韶关

为传承“红船精神”,我省近期确定了首批54处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各项保护利用工作。我市的始兴县“红围”遗址、南雄新田村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等7处红色遗迹成功入选,数量全省最多。这与我市一直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不无关系。


挖掘:多措并举 反复考证


韶关作为红军入粤首站,留存有众多红色遗迹,是我省红色遗迹的高地。将这些遗迹和故事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出来,是筑牢高地的前题。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史料挖掘工作,在专精深上做文章,厚积薄发、突出精神。


本次示范点入选单位所在地的始兴,从2010年开始,就在市史志办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起红色文化发掘培育工作。据了解,挖掘工作由史志办主任亲自牵头,抽出专人并邀请了4位老同志参与,深入乡镇、街道,走村入户,爬山越岭对全县范围内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探访普查,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始兴县史志办主任单小红介绍说:“县委办于2014年7月下发了《始兴县关于加强革命历史资源征集研究挖掘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这一文件精神,我们于当年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革命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收集工作。”此次挖掘工作耗时1年,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丰富了始兴县革命历史资源,并对前期革命遗址普查中的错漏部分进行了更正和增补。


保护:划定范围 修旧如旧

挖掘出,保护好,让历史完整再现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我市根据“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的原则对各地挖掘出的红色革命遗迹开展了有效的修缮和保护。


始兴县在完成资源挖掘和收集工作后,便着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遗址作好前期准备。该县史志办近期起草了《始兴县革命遗址保护名录》,并通过县委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抢救维护工作的通知》,明确革命遗址抢救维护需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对损坏比较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应进行抢救性修缮的要求。


而本次示范点另一入选单位“乐昌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所在地政府从2014年开始便在指挥所周边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现阶段,只有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我们在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上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这也是目前公认的对历史文物、遗迹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乐昌市党史办主任叶云峰如是说。


开发:传播先行 助力旅游

加大力度挖掘好保护好红色革命遗址,其目的是要昭示后人,不忘国耻,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我市在红色资源发掘上与时间赛跑,对革命遗址应保尽保,最终就是要将向世人完整呈现出红军在粤北的活动足迹。


在开发利用方面,乐昌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突出展陈红色主题内涵,于2014年在五山临时指挥所展出《红军长征过五山》展览。叶云峰还告诉记者,乐昌为迎接建军90周年,于去年初邀请市直、中省媒体到红色遗址点进行采访。并在同年5月请韶关图书馆到各文物点进行《红军在韶关》纪录片的拍摄。


将红色资源作为旅游景点,在特定区域打包向市民、游客展示,是各地目前纷纷探索尝试的新方法。我市的各县(市、区)也都在做着相关的努力。南雄市就打响了今年红色旅游的头炮。今年3月,一场由省旅游局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重走长征路·再创新辉煌”为主题的2018广东省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南雄市革命老区油山镇隆重举行,多家中省媒体用图片、文字、视频将南雄的革命遗迹“打包”推向全国各地。


作为红军长征入粤的首站,我市目前已率先起步,做好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开发“红色产业”,重点打造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点、旅游镇、旅游线,积极引进红色旅游开发项目,不断完善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打造全省“红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将红色旅游转化为我市优势产业。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黄俊  通讯员 戴利婕

编辑:刘青

责编:黄悦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