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韶关人对小康生活的感受是什么样的?12日,中宣部举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的媒体采访团走进我市。本报记者随团进行现场采访,记录我市基层百姓奔康情况。本报即日起推出相关采访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白切农场走地鸡、客家红焖水牛腩、生炖山坑杂鱼仔……在新丰县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店——惠明客家王酒家里,新丰八大菜品沿桌排开,浓浓的客家味道在小店里散发开来。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均出自“粤菜师傅”工程培养的师傅之手。
媒体记者来到惠明客家王酒家。
酒家老板朱强明是新丰的名厨,在该县“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他身体力行,前后收徒120名,其中22人取得中式烹调师中级证书。朱能卿就是其中一位。
朱能卿向记者展示他的技能证书。
因为母亲中风,妻子和孩子也疾病缠身,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的朱能卿家被纳入贫困户。2018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朱能卿从东莞辞职回到韶关,在人社部门介绍下,成为朱强明的徒弟并参加了新丰组织的首批粤菜师傅培训班,顺利拿到了中式烹调师中级证书。
采访中,朱能卿开心地向记者们展示了这本让他“身价大涨”的职业资格证书。他说:“我在后厨工作快20年了,从没有过如此系统的学习,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一本小本本让工资提升一个档次。”
据朱能卿介绍,刚回新丰工作时,他每月拿到4000多一点的工资,那时候朱强明鼓励他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班,认真梳理过往所学,考取一个职业技能证书。经过系统的学习,他没有辜负朱强明所望,拿到了中式烹调师中级证书。工资直涨2000多元。
如今朱能卿一人的工资加上政府部门对贫困家庭人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补助,一家5口每月除开吃穿用度,还能从朱能卿每月的工资中存下一小笔资金。“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踏踏实实工作,我们家离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朱能卿表示,将来,如果自己的孩子愿意当一名粤菜师傅,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支持。
2018年,我省启动“粤菜师傅”工程,大力推动了粤式餐饮的发展。仅我市的新丰县就有1200家餐饮企业参与到该县工程中,直接带动该县1.2万人就业。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刘晓佳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我市以“粤菜师傅”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粤菜师傅”品牌内涵,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据统计,2019年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2305人次,新增就业创业3024人,获得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职业资格证书939人;2所技工(职业)院校新增学历制烹饪专业学生220名,创历史新高。
眼下,随着厨师的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以前是卖艺人,现在是文化人。”朱强明不经意间的玩笑,让记者了解到“粤菜师傅”工程让厨师对自身定位以及广大百姓对厨师的看法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最拿手的就是酿佛手瓜。”采访最后,当记者问及拿手菜时,朱能卿脱口而出。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