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青蛙狮):活灵活现的拟兽民间舞蹈

打滚、跳跃、跌扑、腾翻……一只酷似狮子又像青蛙的“神兽”,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表演,吸引着台下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们大饱眼福,连连称奇。这就是流行于乐昌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青蛙狮。  

青蛙狮团队正在表演。 丁瑞玲 摄

青蛙狮,俗称“蟾蜍狮”,又称“神狮子”,是一种拟兽舞蹈,是青蛙舞和狮舞相融合的舞蹈。最初是青蛙舞,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蛙崇拜意识,后吸收狮舞的造型,进而进行改铸融合,塑造出集青蛙与狮子特征于一体的青蛙狮造型。  

关于青蛙狮起源的传说,大概有三种,其一是与传说中的姜子牙封神有关;其二是说青蛙狮原是雷公的儿子,他既能捕食田间的害虫,又能对空鸣叫,呼唤雷神降雨,以解干旱灾情,为此,每到春节、元宵等节日,人们便舞青蛙狮以求得神灵的护佑,实现感恩赐福,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美好愿望;其三则是说青蛙狮源于汉唐时期的“百戏杂耍狮子舞”,约在明清时期,民间艺人为标新立异,取雄狮之威武,择青蛙之灵巧而独创青蛙狮,并相继在各地建立民间狮馆行会组织。  

据《邓氏族谱》记载:“吾祖自明初由桂阳(郴州)焦折,艺游东溪,转徙拦军洞,后卜居大泉而始落业焉。”则青蛙狮最初产生于湖南的桂阳,明初由湖南郴州传到乐昌,迄今在乐昌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青蛙狮制作工艺奇巧,别具一格,它集南方郎狮之秀丽,取青蛙之貌状,用竹篾、藤条、木板、土纸、麻布、雉尾毛等为用料,通过精工扎制、糊裱、彩绘而成。  

青蛙狮舞一般由6至9人表演,其中三人敲锣、击鼓、打钹,另三人分别扮演狮、佛、猴,扮演佛、猴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前后左右,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等动作,配合蛙狮进行瘙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等表演。  

据老艺人介绍,青蛙狮舞有一定的礼仪程式。老艺人邓合祥保存有一本手抄《青蛙狮歌》,其中生日、娶媳、生子、节庆等有现成的恭贺词。如当狮子来到某家拜年时,先要唱上一段赞词:“锣鼓打来闹连连,瑞狮登门拜新年。恭贺主家人安乐,五谷丰登万万年。”如两狮途中相遇时,带狮师傅多将自己的狮头按在地上,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然后互相演唱“会狮歌”。甲方唱:“日出东方一点红,今日两狮喜相逢;今日两狮来相会,自己兄弟多通融。”乙方则礼谢而唱:“日出东方一点红,小狮出门逢师兄。今日两狮来相会,义气长情万年红。”或“胜过孔明拜东风”。之后彼此俯首让道而过,继而响鼓回头频频相望,有如难分难舍之态,路人观之,颇觉有趣。  

这一古朴的舞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学价值。2008年6月和11月,青蛙狮分别参加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和乐昌建县1500周年民族民间艺术展演。2009年,青蛙狮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兆宇 通讯员 赵胜丹

编辑:何立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