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雨水清洗过的仁化县董塘镇岩头村文化广场,散发着悠远而古朴的味道。家住新屋组的贫困户张老伯带着孙子在玩耍,不时传来朗朗笑声。谁曾想到一年前,这里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干净美丽的岩头村。仁化县税务局提供
岩头村的变化,源于仁化县税务局自筹资金近300万元,历时10个月完成了岩头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县税务局还创新推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跟踪问效”的精准扶贫“网格化”管理模式,迅速让岩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43人实现100%脱贫出列,贫困户逐渐过上了向往的幸福美好生活。
古建筑“活起来”村庄颜值蹭蹭涨
岩头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一直保留着清代和民国年间的传统民居、古祠堂、古门楼等。仁化县税务局在实地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古建筑多已破败,杂草丛生。新屋组的贫困户张老伯向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伟东反映“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能不能修建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丰富一下农村的文化生活。”
“古祠堂丢着不发挥作用太可惜了,要是在古祠堂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既给村民增添了农闲好去处,又利于文化的传承。”回想起决定在岩头村修建村民活动中心时,朱伟东喜形于色。
在岩头村村民代表会上,仁化县税务局作出郑重承诺:“用一年时间全力帮助岩头村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文化活动场所。”许多村民代表听后半信半疑,普遍持观望态度。
说干就干。仁化县税务局请来建筑专家,启动了文化活动中心修建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古祠堂改造成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文化室,拆除破旧泥砖房,利用腾出空间修建文化广场、新建复古设计的公厕、文化墙、绿化带等,增添了一批休闲健身设施,原来荒废的一隅成为村里最为热闹的场所。
如今走进岩头村,文化广场上年轻人在健身,古道上孩童们在追逐,文化室内老年人在下棋,古屋门前阿婆们在乘凉,舞台上阿姨们在跳广场舞……“村子越变越美,大家的精气神也足了,吃完饭都爱出来走走,特别是年岁大的也会参加,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张老伯说。
问需解难“走起来”群众幸福感节节升
脱贫攻坚不仅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穷帽子”。为此,仁化税务局创新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跟踪问效”的“网格化”管理精准扶贫模式,将岩头村分成5个片区、14个帮扶点进行联村联户帮扶,并深入开展“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难题。
家住岩头村大园组贫困户张贤佳因缺技术、生产能力不足而致贫。与他结对帮扶的仁化县税务局副局长刘文健,每周都下到包干区走访贫困户、研究解决问题。一次“民情夜访”中,张贤佳提出“收入门路少,帮扶单位可否介绍一些附近的工作”,经过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张贤佳被安排到了村委的治安巡逻公益性岗位。
在常态化的走访中,张贤佳还提出了贡柑销路不理想、门口路坑洼不好走等一系列问题。贫困户反映的问题就是症结点,帮扶单位组织张贤佳妻子加入仁化县强联供销社并与乐村淘电商平台签订贡柑销售协议、参加光伏发电资产性收益分红项目、改善居住环境。张贤佳家不仅住上了新楼房,去年底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0000元,顺利实现脱贫退出。
在岩头村,该县税务局党委书记每周至少2次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其他党委委员轮流每天到帮扶村包干区研究解决问题,各帮扶党员干部每月不少于4次走访挂点贫困户。通过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帮助群众办好事,岩头村形成了“强联供销社+电商平台+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模式,完成了村道硬底化、高标准农田、村卫生站、太阳能路灯等公共基础建设,打造了一个个“院子小品”,让群众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岩头村委会代表及该村大园组、老屋组、新屋组的村民代表,先后向县税务局送上了“心系村民办实事、扶贫帮困暖人心”“传承文明开新花、美化乡村结硕果”等四面锦旗,体现村民们对脱贫攻坚成效的认可及对帮扶的感谢。
作者:谭玉玲 肖晓珍 胡桂敏
编辑:刘楚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