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始兴是粤北革命史上的重要阵地。土地革命时期,粤北的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屡屡发动武装暴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土地革命运动。从工农革命运动到抗日救亡战争,粤北人民群众积极推动了粤北革命形势的发展,谱写了粤北红村革命历史的辉煌篇章。
上朔人民会堂。
瑶坑村
广州沦陷后,1939年冬,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至粤北韶关,后又迁至南雄瑶坑村,在瑶坑村小学校舍秘密开展工作,南雄瑶坑村由此成为广东抗日的指挥中心。如今,抗日战争胜利已70多周年,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只遗留下砖木结构的五间房舍。但细细参观旧址内的厨房、卧室以及卧室里隐蔽的阁楼等地,似乎可以目睹当年革命志士在此秘密安置电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身影。
灵潭村
珠玑镇的灵潭村有着浓厚的革命传统,村内的鸳鸯围楼便是当时革命人士反抗国民党统治酝酿暴动的重要基地,此外村民还在积极建设钟蛟蟠烈士纪念馆。钟蛟蟠,灵潭村人,学生时代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组织参与南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参加红军以后,历经第一次、二次、三次反“围剿”战争、水口战役,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等,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39年9月8日,在延安报告工作时遭遇日寇空袭,壮烈牺牲。目睹纪念馆内的革命烈士名单栏,墙壁上所展示的一张张“光荣纪念证”,后人们无不缅怀灵潭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儿女。
上朔村
上朔村是彭姓大村,投身红色革命的彭氏族人彭显模便从这里打响了南雄农民武装斗争第一枪,率先成立朔溪农协会,并于上朔村的彭氏宗祠成立了南雄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该址曾被国民党烧毁,1968年,上朔人民依旧址修建了上朔人民会堂。穿行在村落里,可以看到村中一角静静地伫立着一棵饱尝炮火洗礼的老榕树,如今焦黑的树干上重焕生机,那抹不卑不亢的绿意仿佛在向后人述说着上朔村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历史。
现下,南雄油山镇正在积极开发上朔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举办一年一次的“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加。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元帅带领余下部队在梅岭、油山一带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通往油山革命纪念碑的山路旁,便刻有陈毅慷慨激昂的《赣南游击词》。如今,红军的长征精神和革命精神依然深深地感召着当地村民,也感染着新时代的每一代人。
风度村
风度村是粤北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1936年,张光第受张发奎委托创办风度学校。张便以此为契机,在张发奎名义的掩护下开展革命活动,风度学校由此成为粤北革命摇篮。抗战时期,众多中共党员在风度学校一边开展教学,一边领导始兴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在张发奎的支援下,成立了始兴人民武装——风度抗日自卫大队,开始投入武装抗日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风度大队编入“东纵”部队,为开展革命斗争、解放始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发奎,字向华,始兴县彩岭村客家人。据张发奎的自传记载,张年少投戎,历经北伐战争、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绩斐然。尤其在地缘和族群层面,张发奎和广东、客家籍共产党人之间有着深深的羁绊。在第四战区、第二方面军、广州行辕时期,他曾庇护了许多中共地下党员。通过参观张发奎故居和拜谒张发奎墓,我们心中对这位引领粤北革命的客家将军深怀敬意。
作者:龚苗
编辑:廖卓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