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改革 开启多彩未来——韶关持续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工作综述

这是一座明净的城市,2019年市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  

这是一座青翠的城市,2019年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有林地面积三大森林资源核心指标数据稳居全省第一。  

这是一座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勠力前行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这里,是韶关。  

俯瞰韶关。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铜韶  摄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近年来,韶关紧紧围绕省委书记李希来韶调研提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要求,深化“绿色”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韶关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个国家公园建立一套自然保护地体系

今年3月,省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透露,广东将全力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在韶关范围内总面积约为1176平方公里。  

创建号角吹响后,韶关第一时间对标国家公园管理创新机制,以市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基底,结合继承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保全自然性、原始性、原生性等特性,编制完成南岭国家公园(韶关范围)建议方案。

方案初定,韶关便开展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专题研究,探索解决自然保护地内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进行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力争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为确保公园建设顺利推进,韶关针对林区矛盾纠纷等系列问题,印发实施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对集体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统一普查和确权登记,逐步探索建立集体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  

目前,韶关按照南岭国家公园韶关拟建范围,已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普查和确权,摸清了保护地底数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正探索通过租赁、置换、地役权合同等方式规范流转南岭国家公园内集体土地和经济林,提高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比例。

一片广袤树林创建一座国家森林城市

满目青翠,鸟语花香。在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不时能听到往来市民游客发出的感慨:“这里的风景真美,像画一样。”蓝天低垂、树木成荫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美景。  

近年来,韶关按照建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格局思路,加快推进创森5大体系24项工程345个项目,全市7个县(市)均已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备案,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的地级市。  

韶关“全域创森”不为荣誉,而是要切实让城市美起来、绿起来。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韶关率先在翁源县开展林长制省级试点,建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和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市推开林长制改革,分级设立林长,建立林长会议制度,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除此之外,韶关还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和护林员管理系统,健全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立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初步实现森林防火监控数字化、网络化。出台的《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实行森林防火区、农业生产生活区、城镇居住区的分区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违规野外用火案件数同比下降69.7%,露天焚烧现象减少90%以上。  

绿色渐染下的韶关,市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景观画卷。

三场防治战役提升一方水土治理能力

“我们家的空气质量那是没话说,打开窗户就能看见蓝天,呼吸那叫一个顺畅。”“没想到韶关现在的江水这么碧绿。”当下,无论是韶城百姓,还是异地游客都对韶关打造的这幅绿色生态景观画卷赞叹不已,碧水蓝天已然成为了韶关的一张闪亮“名片”。  

细看这张画卷,森林是其中的翠色,里头还有天空的湛蓝、河湖的碧绿、土地的肥沃。这是韶关通过打好“三大战役”为画卷添上的色彩。  

在“蓝天保卫战”的战场上,韶关通过实行道路扬尘整治“三个一”督察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市区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2019年市区完成裸露土地整治面积18.7万平方米。通过修订《韶关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市区266.4平方公里的禁放区域实现无燃放,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碧水攻坚战”的战场上,韶关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力开展河湖“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推进河长巡河履职常态化。2019年,规模以上河湖“清四乱”上报销号数337宗、销号率100%,市、县、镇三级河长巡河超2万次。  

在“净土防御战”的战场上,韶关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凡口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项目和大宝山矿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示范案例”。加快建设韶关市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推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设用地联动管理“一份清单”“一张图”。  

大刀阔斧的生态环境治理,让韶关的环境更加整洁、空气越发清新,绿色生态景观画卷颜色更加艳丽,令“画中人”流连忘返。

一次创新行动走出一条理论实践新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韶关赶超发展的最大优势。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韶关积极探索,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间画上等号。

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林业碳普惠试点,选取翁源县翁城镇沾坑村和始兴县3个林场进行试点探索,成功开发《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两个省级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并在全省开创林业碳汇上市交易先河,探索出“碳普惠制+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创新路径。  

通过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韶关大力发展精致农业,逐步壮大生态农业规模,形成以优质稻、优质蔬菜、特色水果等6大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等6大特色产业相结合的“6+6”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韶关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其中,翁源兰花产业园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另外,韶关通过转变林下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延长产业链,将发展模式由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向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拓展,带动直接参与林业经营的农户超过13.5万人,实现森林休闲旅游产值110多亿元。  

事实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沐浴在绿色海洋里的韶关人民,将继续守好南岭山脉上的每一株林木,毕力续写韶关绿色发展新篇章。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通讯员 刘萍 李晓辉

编辑: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