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幸福指数高起来——韶关力促消费扶贫、兜实“三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雨滋润下的粤北大地,农田果园一片繁忙景象,脱贫攻坚的步伐愈发铿锵。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发挥消费扶贫作用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我市顶层设计的消费扶贫,一头心系贫困地区,一头牵手广阔市场。从农田到餐桌,从果园到超市,精心打造“可销售的渠道”,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积极开展产销对接,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给质量水平,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吃穿“两不愁”。  

而教育、医疗、住房,也同样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强化教育扶贫,落实健康医疗保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力争让贫困人口读书、看病、住房不落位,强保民生事业,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目前,全市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各项政策稳步实施,成效喜人,消费扶贫在实践中不断“升温”,正为脱贫攻坚持续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全面小康之年腰包更满、钱袋更鼓、日子更美,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图为始兴果农今年枇杷喜获丰收。市扶贫办提供

“消费扶贫”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烟笼寒水月笼沙,最美小城出枇杷。好吃不贵还润肺,酸甜适度人人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近日,始兴县枇杷刚刚上市,该县县长叶洪番就“开直播”吆喝起来,短短一个小时就带动始兴枇杷销售超11.8万公斤,销售额达212.4万元,为始兴枇杷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是我市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尝试,同时也是我市开展消费扶贫的一个成功例子。  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以全市278个省定贫困村和927个分散贫困村为实施重点,形成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带头示范,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跟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消费扶贫大格局。通过帮扶单位助销、龙头企业带销、电子商务营销等方式,大力推进贫困村农土特产品“八进”行动。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额达1.62亿元,其中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销售金额超1.28亿元,带动贫困户15987户,户均增收8033元。  

搭建平台,拓宽产销“新渠道”。南雄市在探索消费扶贫方面积累了很多创新机制和探索经验,为全市的消费扶贫和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首创的“扶投公司+电商+经营主体+贫困户”消费扶贫模式,为南雄市近百种扶贫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和扶贫产业长效发展的销售保障。据悉,2019年南雄市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达4600万元。  

在全省率先成立南雄市雄康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规划、管理和发展全市扶贫产业项目,通过构建“电商+”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优势,由南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销售扶贫农产品,设置多个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精心打造了“金友米”“灵潭腐竹”“角湾蜂蜜”“主田百香果”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的扶贫农产品,消费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采取‘扶贫大礼包’的形式,根据市场需要搭配消费者喜爱的扶贫产品助推消费扶贫,大礼包里既有初级农产品,也有深加工农产品,如银杏面、全安苍石寨白酒,还有南雄当地产的香菇、云耳等山珍。”南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人员李应辉介绍道。仅去年年前一段时间南雄市通过消费扶贫的模式,“大礼包”就销售了200多万元。据悉,大礼包的扶贫产品由南雄市电商中心精心挑选80多种农产品供消费者自主选择,线上重大节庆热销,线下有食堂长期认购、企业临时团购,自2019年南雄扶贫产品抱团推广后,订单翻倍增长,成绩喜人。  

“每天200多个订单,每一个订单包裹都要精心打包装好。辣椒酱、铜勺饼、优质大米、油……这些独具南雄特色的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都是南雄特色小吃和农产品,每天下午4时由邮政陆续发货到全国各地。”李应辉说道。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强贫困户电商销售知识培训、积极推动帮扶单位定点消费扶贫、畅通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做实消费扶贫,我市还构建了线上线下协调、内展外销、爱心认购等多种消费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村农产品变优质高端商品。  

“以前无花果在乐昌就卖6元左右一公斤,从我们开始种无花果之后,现在能卖到36元一公斤。通过电商、淘宝平台销售,甚至能卖到60多元一公斤,只要贫困户用心种,就不愁销路。”乐昌市水牛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少荣介绍道。

乐昌市坪石镇无花果示范基地共有5个片区农场,现已推出无花果鲜果、无花果干、无花果茶、无花果酒等产品,全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韶关市商务局驻乐昌坪石镇扶贫工作队长马林燊的帮助和指导下,她连续两年在淘宝上广东无花果销量位居第一,销路打开后,产品也供不应求了。  

2019年,我市在广州、东莞等地举办了6场市级消费扶贫专场活动,并与省广电网络公司共同搭建了“广电网络韶关生态扶贫农产品销售平台”,被省扶贫办授予“广东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韶关)”称号。目前,该平台已运营我市186种特色农产品,并将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为目标,打造产品类别丰富、用户覆盖产品广,涉及宣传教育、科普、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  

通过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我市各地全面对接“京东、淘宝、南方优品、岭南优品、腾讯”等电商平台,在做强金友米、仁化贡柑、长坝沙田柚、翁源兰花、马坝米、乐昌香芋马蹄黄金奈李、供港蔬菜、优质鱼、优质水果、优质茶叶的基础上,打造了红梨柚、角湾蜂蜜、灵潭腐竹、竹筒酒等110种扶贫产品电商微商品牌,助力产业攻坚。同时,我市结合“农旅文”产业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助销扶贫农产品,不断提高帮扶实效。  

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力量帮扶。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新丰县梅坑镇梅西村大量黑皮冬瓜销售不畅。对口帮扶新丰县的东莞市东城街道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积极利用地方资源把产品信息发送到东城街道各社区、工厂及企业,主动帮助搭建销售渠道。经过多方努力,仅一天就帮助销售出近1万公斤冬瓜。东城街道不少单位食堂、企业在持续订购。在各方的努力下,优质的冬瓜已大部分销售出去,村民、贫困户感激不已。  

这只是我市全方位构建与对口帮扶地区扶贫农产品市场对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力量促进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我市全方位构建与对口帮扶地区扶贫农产品市场对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力量促进消费扶贫。通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特殊优势,我市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八进八销”“以购代捐”活动,创新开展“6·30”和“10·17”扶贫日等系列活动,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有效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我市出台《韶关市关于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健全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工作措施方法,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大力推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机制,目前全市9642户在家务农有劳动力贫困户全部与合作社、基地或公司签订产供销合同参与扶贫项目,在家务农有劳动力贫困户100%参与长效稳定产业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还同步抓好金融助力产业扶贫上规模。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731笔22562.18万元。其中2019年发放4547笔15558.06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0%,排名全省第一。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路上可筑梦

行路之难,在于末端。“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尽锐出战,合力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各项措施精准到人、统筹到户,打响了一场聚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聚焦教育“拔穷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攻坚,教育为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2016年以来,我市以决胜脱贫攻坚为目标,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坚决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小叶是韶关学院大一学生,能顺利考上大学,她认为完全得益于教育扶贫政策。“学校老师、扶贫干部很关心我们姐弟,经常家访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在韶关学院读本科一年有7000元补贴,老二老三每年也有3000元教育补贴,并减免了学费,给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让我们姐弟可以安心上学。”全市教育系统主动为困难家庭和在校学生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以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为基础,精准比对各学段学籍系统数据,同时,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落实精准帮扶对象,确保学生资助工作“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应助尽助”。截至2019年12月,我市户籍2016年至2019年3个学年以及2019年秋季学期的建档立卡学生相关补助完成率达100%。  

除了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教育补助金发放工作外,我市教育系统还全面落实教师“一对一”帮扶关爱活动,要求全市各校要根据本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数据,安排专人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具体情况。目前,全市共有385所学校开展了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9859位教师帮扶12982名建档立卡学生,覆盖我市学籍地所有建档立卡在校学生。  

聚焦住房“改危房”。“之前的房子一遇雨天就会漏水,雨水带着房顶的泥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看着让人害怕。”小叶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变得安全漂亮,门口还修了水泥路,房前屋后都新修了围栏,种上了花草,环境干净,风景也好。小叶一家能住上修缮一新的房子就是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市明确要求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最急迫的民生工程”来抓,2015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此外,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主要责任、乡级负直接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

在此体系下,我市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中来,同时把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小切口,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目前,2018年全市危改存量任务2094户和2019年771户已100%竣工验收并拨付资金;全市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66.5万间、1639.2万平方米,分别占应拆间数的99.03%、应拆面积的99.16%,为农村拆出了安全、拆出了美丽、拆出了发展新空间。  

有了舒适的住房,饮水同样不能忽视。去年,我市集中力量推进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目前已脱贫出列的户、村有了安全饮用水,贫困村2757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今年,针对现有供水设施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大部分建成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规模小、标准低、净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我市又制定了《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专项行动方案》,计划投入25亿元全力改善8024个自然村159.81万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聚焦医疗“治心病”。因病致贫是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大因素。为了让贫困户既少花钱又能治好病,我市以医疗保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保基本、救大病、托底线的民生保障功能,大力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并推动医保即时结算终端服务延伸至村卫生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在仁化县人民医院,前来复诊的长江镇塘洞村委会五保户彭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68岁,患带状疱疹性神经痛10余年,视力、听觉出现障碍无法干重活,因家里条件不好也一直没去治疗。后来当地帮扶干部和村医去到她家,向她讲解了新的医疗政策后,她这才住院接受治疗。前后住6天院,总共花费2200余元,医保报销合规后她只承担了280元。  

近年来,我市立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二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允许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随时参保随时享受医保待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统一调至最高25万元;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80%,报销比例统一提高至80%,并对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负部分的合规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报销。  

当前,全市8445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4.3万名符合条件贫困人员已全面由政府代缴参加养老保险。稳步开展对“患有大病”的贫困患者进行筛查和救治工作,2019年完成了对3463名贫困人员的筛查,筛查率100%,救治率100%。全市纳入2019年民生实事任务完成范围的728家公建规范化建设村卫生站已100%实现了医保即时结算。  

“舟至中流不进则退,唯奋楫者方能前行。”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市建立起市、县、镇、村4级联动督战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面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漏项弱项,实化细化问题清单,明确作战任务和逐一对单销号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贫困户不为“两不愁”而愁,在“三保障”中真受益,致富路上放手筑梦再无后顾之忧。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海霞 黄俊 通讯员 刘佳 叶安鑫

编辑:廖卓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