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扶贫事业提供了新思路。跟随黄埔海关派驻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扶贫工作队员崔健的步伐,走进富陂村1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帮优家中,只见屋子中央墙上贴着一张印有“精准帮扶码”字样的二维码图画。当崔健拿出手机用微信对准二维码“扫了扫”,张帮优的扶贫信息便清晰地显示在手机上。这就是最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的“秘密武器”,也被村民笑称为扶贫“黑科技”。
崔健一边展示着手机上的数据,一边说:“这上面看显示得很清楚,他们家是低保贫困户,享受了入股电站分红和其他几项扶贫政策,收入总共算下来,一年人均7000多元。”张帮优夫妇频频点头。驻村工作队员“扫”出的信息,就是张帮优的贫困户电子档案。
据了解,这种利用二维码、云办公等互联网技术,为贫困户制作专属的实名“精准帮扶码”是黄埔海关派驻当地扶贫工作队的首创。驻村工作队通过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为富陂村93户293名贫困户建立了大数据电子档案,档案包括了贫困户的家庭信息、贫困状况、收支台账、帮扶措施等内容。贫困户都有了自家的扶贫信息“二维码”,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自家的扶贫档案,精确掌握扶贫动态信息,也为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依据,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方便、更高效。
崔健告诉笔者:“富陂村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实行一户一档,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便可了解贫困户的建档立卡资料。”崔健说,以前走访贫困户采集信息都是拿着纸、拿着笔,纸质的填完了以后他们再录入电脑,现在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录入。
“这样不但能节省录入时间,方便快捷,因为是同步进行的,也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翁源县扶贫办副主任杨龙年介绍,现在正组织各镇扶贫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接下来就准备在全县推广富陂村的“精准帮扶码”,探索建立该县“互联网+”扶贫新模式,让帮扶责任人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变化,随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使帮扶过程变得“可控、可管、可查”,真正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细处、实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