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始兴县深渡水村,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有条不紊地采摘有机蔬菜,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这个由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定点帮扶的村子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深渡水村被誉为“广东小九寨沟”,位于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是省定贫困村,由人行韶关中心支行和市委办帮扶。全村共有286户11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47人,有山地面积29198亩,耕地面积1345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以前,熟悉深渡水村的人说这里有四个特点——自然环境好、山多耕地少、经济很落后、村民往外跑。但是自2016年以来,通过帮扶单位共同努力,这个粤北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实现从封闭落后贫困村到美丽宜居新农村的“华丽转身”。
用好金融资源打造扶贫“示范田”
“如何发挥央行分支机构在金融工作方面的特色优势,用活用好金融资源,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人行韶关中支行长刘志嘉告诉记者,为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扶贫“示范田”,人行韶关中支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派出三名优秀干部投入到深渡水村精准扶贫工作之中,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精准选择扶贫主导产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产业和贫困户的信贷支持,通过始兴大众村镇银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0万元支持葡萄基地建设。该项目共种植葡萄30多亩,为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每户增加分红收益1500多元。
黄胜利,一名“70后”扶贫干部,从2016年5月起担任该村扶贫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在这三年的时间里,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吃住在村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田间地头积极宣传扶贫信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种养项目、有融资需求的贫困户向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扬。“在我们的努力下,目前全村符合条件的7户贫困户已全部获得贷款,用于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黄胜利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人行韶关中支还注重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在深渡水村建设了全市首个金融精准扶贫综合服务站,搭建了电商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活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鼓励商户和村民使用云闪付,改善了该村的支付环境。此外,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该行与韶关市委办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广泛筹集扶贫资金,并积极争取交通、水利、红十字会等行业部门资金,实施了深渡水村公共服务中心、文体健身广场等17个项目建设。其中,扶贫资金(含社会捐款)累计投入35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累计投入448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深渡水村的整体面貌和人居环境,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大幅提升了村集体收入。据统计,2019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13.33万元,是帮扶前的十倍。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要想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本途径还是靠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深渡水村的村民习惯于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等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差,丰产不增收。如何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难题。”刘志嘉表示。
始兴县美青农业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一流,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深受市场欢迎。该公司由于土地面积有限,难以扩大生产规模,而深渡水村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工业污染的特点正好适合种植有机蔬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人行韶关中支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积极联系该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推动该公司与深渡水村种养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土地闲置期,在深渡水村种植有机蔬菜,由公司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指导,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种植并统一销售给美青公司。目前,首期16亩有机蔬菜长势良好已进入采摘期,预计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增加贫困户收入5000多元。
据介绍,人行韶关中支通过深入调研,结合深渡水村的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葡萄种植、蔬菜种植、养蜂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2018年,深渡水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1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八有”,达到脱贫标准。
刘志嘉告诉记者:“过去,深渡水村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差,村民们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有了‘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就连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到家乡。”
“听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我决定回乡创业,‘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这让我看到了创业的希望!”曾在广州工作多年的大学生雷芳说。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杰 通讯员 张宏斌 潘俊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