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样评价校企合作模式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我市人社部门紧握这把破解企业用工难的“金钥匙”,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技校毕业生与用工企业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急需技能人才的问题。
本地生源
企业有家一样的温暖
“我在韶关市技师学院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这边主要是负责机台正常运行的巡视和保养维修工作,与我所学专业对口。这里配套设施完善,每天下班后还可以锻炼身体,感觉很充实。”乳源一企业操作技工熊绍东非常喜欢目前的工作,从小在韶关长大的他,年后企业复工复产,他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家在韶关,这令熊绍东更加坚定在韶关发展的决心。“和家一样,我在公司也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熊绍东表示,工作班组的人员互相关心,工作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一提问便有前辈耐心地解答。而与在学校不一样的是,在企业前辈更多的是通过实操为其解疑答惑。
不仅熊绍东所在的企业,我市许多企业都把技能人才视作重要的人力资源,努力为员工在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平台。为让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我市多个技工院校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开设订单班,在学生毕业半年之前组织企业到学校开展宣讲会、发布招聘信息,鼓励师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让企业文化提前进校园,帮助学生完成向员工的转变。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
技工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培训生产、管理、技能型人才,注重毕业生的适岗能力培养、提高其就业质量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记者了解到,作为韶关的老牌技工院校,韶关市技师学院一直将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与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实习学生在当年5、6月份才离校就业。为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提高学生在韶就业的比例,学校从1月初便向韶关本地优质企业,或有合作需求的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及时让企业掌握当年毕业生的专业方向及学历技能层次,收集企业的招聘需求。”韶关市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负责人表示,学校根据统计情况和学校专业学生人数,有秩序有步骤地邀请企业来校招聘。通过提前发布校招企业信息,努力实现学生精准就业。近三年来,该校优先安排本地企业校园招聘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平均每年留韶实习就业的学生人数达到全年就业学生人数的半数之多。
据了解,推动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持续抓好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做法,已然成为我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助力本地经济发展、缓解企业劳动力紧缺的重要抓手之一。2019年,仅韶关市技师学院就新增本地企业的订单班6个,在校订单班数量达16个。
搭建平台牵线搭桥校企无缝对接
为深挖本地生源潜力,为我市企业解决缺少技工这一关键性的用工问题,我市人社部门同样抓住了校企合作这一把“金钥匙”。据了解,我市的技工教育一直坚持为产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将校企合作融入到教学设置和教务管理当中,从教学设置、教学管理上抓起,与企业的需求放在一起,与多个系统、行业合作,使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疫情期间,人社部门与我市重点企业开展岗位精准对接,召集韶关片区技工院校支持规上企业校企合作解决用工问题协调会议,为企业与技校毕业生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急需技能人才的问题。今年,4所技工院校已新安排371人到韶关企业就业。
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一步,市人社部门还将组织技工院校师生深入辖区重点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力推动校企订单式服务和联合培养,无缝对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琳珍 通讯员 黄思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