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六字工作法解决好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

解决好农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工作。2019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将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一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加以解决。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行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制定了《韶关市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时间里,将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及供水水质全部合格的目标;并提出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制度安排,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实行有效管护等方面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把这项民生大事抓紧抓实抓到位。这是一篇恢宏的大文章,提出这道命题作文,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政治站位、大局意识、责任担当、勤政为民上的政治觉悟、领导能力和实践水平。我们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如期甚至提前把这篇大文章做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道历史性和全球性难题。有水利学家概括地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治水史;并指出,水资源是稀缺资源,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水资源的争夺,都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矛盾纠纷甚至是战争爆发的主要起源。我们姑且不论述这些观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但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的事实性来看,确实不无道理。那么,该如何破解这道历史性和全球性难题,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方法学上有个理论,解答事业成功这道社会学题目可以用概要计算公式:“目标+行动+方法”。现在,解决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目标已定,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行动,推动目标实现。市委提出的“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的十六字工作法,就给出了在实践层面的标准化答案。

“干就完了!”套用这句时髦的网络语言,可以通俗地表达市委、市政府干好这件大事的决心,无需多言。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要解决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重点发力,找到问题焦点和解决问题的支点。巨额建设资金怎样筹措、土地和水资源等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工程建设和运营管护模式何以为继等,是我市当前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说,市场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从过去一些地方把自来水厂卖出去,导致城乡居民在比如干旱等自然灾害出现的特殊时期,用水的量和质得不到保障的教训来看,居民生活用水这一带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活必需品,并不能“一卖了之”,最基本的,必须有政府作为“守夜人”角色作底线保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探索通过建立国有性质的水务公司,回购和新建自来水厂并实行市场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项目建设前端,通过国有水务公司统筹使用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运营后端,通过合理收取居民用水费用,用以运营管护,解决生活用水的公益性和盈利性兼容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虽然目前大多在城镇推行,但从实践看,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上同样是行之有效的。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上率下,由各地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统筹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涉及到的项目设计审批等问题。另一方面,统筹解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用地及砂石等建筑材料的挖采问题。同时,针对区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统筹解决跨区域取水和供水问题。由于我市是山区市,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加上历史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点多面广任务重,而且时间紧、标准高、要求严,不仅需要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能力,进一步大力发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高质高效推进工程;而且要发挥组织力量,加强工作督导,上下同心,奋力完成工作任务,早日让全市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干净安全的放心水。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继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美丽乡村建设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社会民生工程,这些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美收官之后,美丽富饶、幸福安康的粤北农村大地将以全新的面貌满怀豪情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作者:韶关日报特约评论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