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一组向韶关市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对我市采取有力措施,为省防疫物资保障所作努力表示感谢。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讲政治、顾大局,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坚决执行上级紧急调拨任务,全力支持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工作,大力推进防疫重点物资相关企业恢复生产、扩大产能,在我省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积极行动、快速反应,围绕企业需求,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审批许可、生产资金、物资运输等实际困难,确保企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能心无旁骛抓生产,全力保障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工作。
“硬核”举措保障防控物资生产
为了支持企业开展应急物资生产,我市及时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工业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今年2月9日以前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且参与国家、省、市防控物资调配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对于今年2月10日至3月31日通过技改创新新上产能,并已实际生产应急防护口罩、防护服、测温仪、负压救护车,且服从市政府防控物资调度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
“抗击疫情,我们企业责无旁贷,政府的补助为我们企业复产增产提供了切实保障,更增强了我们企业员工的信心。”
韶关市高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进波介绍,公司日常主要生产热熔胶膜、医用防护服上的密封条等十几种产品。疫情发生后,企业迅速调整生产策略,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于大年初二组织员工返岗复工,采取“两班倒”的形式全力生产医用防护服上的密封条。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措施》除了支持企业提前开展应急物资生产,还分别就企业购置应急物资生产设备、企业研发应急装备、工业企业复产稳产等多个方面分别给予支持补助,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据统计,截至3月5日,我市50户重点工业企业已复产44家,占比88%,在岗人数55835人,占比79%;规模以上企业473家,复工456家,占比97.67%。
拓宽“网路”保障企业生产用工
“企业复工复产后情况怎么样?员工到岗情况如何……我们正在举办线上招聘会,企业有哪些用工需求告诉我们,我们帮您放到线上去。”这是2月初,记者随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走访我市重点企业时看到的场景。工作人员每到一家企业,都会详细了解该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返岗及用工情况,并积极向企业介绍我市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措施。韶关市高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也是当天走访的企业之一。
高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在大年初二复工后,为更好地配合防护服生产企业生产,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产能,用工问题随之而来。我市政府在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迅速组织有关部门想办法、出实招,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我们第一次参加线上招聘,就招聘到20余名可马上到岗的员工,保证了当时公司每天生产120万米医用防护服密封胶条的产能。”张进波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市人社部门持续关注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两微一端”及广播电视等渠道将企业的招聘信息推送出去,很快就将企业的用工缺口填补上,让企业日产能提升到了200万米。
据了解,为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我市及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企业,精准摸查企业用工底数,根据企业务工人员数量、来源地区、节后返岗意愿等信息,建立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全面摸清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在做实做细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上,我市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为抓手,多渠道推送重点企业岗位信息,想方设法提高人岗匹配率。
除了解决企业用工,我市还从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出发,从“缓、降、返、补”四个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允许受疫情影响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社保成本、落实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给受影响的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让企业在疫情之下温暖“过冬”。
开通“绿道”强化监管确保质量
在部分企业与时间赛跑,加紧生产紧缺物资的同时,我市还有部分企业以疫情为令,主动调整生产方向。对于这些企业我市除了按照《措施》给予奖补之外,还为这些转产企业开通了许可登记注册业务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跟踪协调,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强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提高产量,支援前线物资供应。
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不能落下。我市在引导、鼓励企业加紧生产、转型生产的同时,没有降低对企业产品质量要求,安排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产品质量提升和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服务,组织“产品医院”“产品诊所”对相关防护产品检验检测提供快速通道和优惠优质服务。
疫情之下,我市一家又一家企业立足各自战线,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吹响了勇往直前的集结号。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全面贯彻中央和省的部署,继续帮助企业做好原材料采购、物资运输、资金保障等工作,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保障重点防控物资企业生产,并继续根据各级各单位的需要及时扩大相关产品产能。
韶关日报记者 黄俊 廖卓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