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试点县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县后,仁化县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全方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仁化落地生根结硕果,不断焕发时代风采。
仁化县城新貌。龙全明摄
该县坚持以“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为主线,围绕“特色文化、特色队伍、特色活动、特色场地、特色节庆”,努力探索适合仁化县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路径:建设“4+N”实践阵地、形成“1+6+6+6”文明实践示范带动模式、搭建“1+15+13+125”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实施八大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实现了由示范引领到全面开花的蜕变,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制定规章制度传播文明理念
带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怎么建、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等诸多问题,仁化县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总结市级试点县工作经验,不断充实实践内容、深化机构设置、完善工作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
仁化县在2019年韶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作经验介绍。龙全明摄
在统筹上,坚持县委举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县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组建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管理上,构建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总指挥站制度、分工协作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监督激励制度等。制定印发了《仁化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工作方案》《仁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相关工作制度》《阅丹公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方案》等,吸收了“丹霞义工会”“工商联盟”“丹霞旅协”等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参与实践活动,形成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程式一体化标准格局;营造了全县动员、全民参与、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横促进,领导加油干、干部拼搏干、群众奋力干挂图作战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仁化县共设立了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5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
突出阵地建设夯实文明实践
2019年10月,仁化县列入全国试点县后,立即着手升级规范化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于当年11月投入使用。该县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体系架构,不仅高标准建设县级文明实践中心,还做到镇级文明实践所、村级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建设中的瑶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龙全明摄
2019年5月,仁化县第一家文明实践所在董塘镇建成并对外开放,开放第一天就吸引不少村民到来,现场群众络绎不绝。在当天的宣讲活动上,市社科联的学者们通过鲜活的家庭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授了红色文化、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村民们不常接触到的新知识。
董塘镇江头村村民胡倩说:“以前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在朋友圈看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现在有地方学习了,总算听到了权威观点,以后我还要来,要常来。”
董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投资约65万元,由一楼实践讲堂和二楼的多功能室、图书室以及文明实践舞台和宣传阵地广场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成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也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增长见闻、提升自我的场所。
据了解,在丹霞、董塘、石塘、城口、大桥、黄坑6个条件成熟的镇(街)设立文明实践所试点,在丹霞街道新城社区、董塘镇安岗村、石塘镇石塘村、城口镇恩村、大桥镇长坝村、黄坑镇下营村6个基础扎实的村(居)设立文明实践站试点,在青少年宫、县文化馆、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省市级文明单位代表、企业代表设立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将文明实践所(站、点)打造成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县各镇(街)、村(居)文明实践活动全面开花、提质升级。
构建文明矩阵激发向善动力
仁化县是韶关市唯一一个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该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提振文明乡风和提振群众精气神为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乡村基层一线打造永不走的“文明矩阵”,将新时代文明新风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到千家万户。
董塘镇安岗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张丽萍摄
文明实践站里,老党员用自己平凡的故事诉说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礼堂里,老师正耐心地为留守儿童们上国学教育课、书法绘画课;文化广场上,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条威风凛凛的彩龙来回穿梭;村子里,送春联、送文艺下乡的文艺轻骑兵志愿者们正在为当地村民表演……
在当日的活动中,优美婉转的《谭甫仁将军之歌》响彻仁化县城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该县民间合唱爱好者、乡土文化人才等30多人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文艺轻骑兵,统一着红军服、红军帽,气宇轩昂地轮番表演;与之一起展示的还有《追忆铜鼓岭》《烽火安岗》等红色革命歌曲,这些作品均来自仁化县音乐协会的文化志愿者,是他们根据仁化县老区红色革命史实创作的文艺节目。
去年以来,仁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展示,有科普教育类的禁毒宣传和消防演练,有农村、企业帮扶类的演讲、志愿服务,还有全民互动可参与的亲子体验活动,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此外,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该县吸纳乡贤、致富能手、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创业返乡人员等建立群众身边永不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让群众身边的“乡土人才”成“宣传员”。截至目前,仁化已组建了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伍、理论学习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三农”志愿服务队伍以及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1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服务队伍200多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受众9万余人次。
突出示范引领挖掘环丹文化
在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安岗村,记者看到思诒堂、阮啸仙旧居和蔡卓文故居均已修缮好,内部有逼真的指挥作战场景、老式的生活用具展示;新建的党建展示厅,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仁化暴动、在安岗村开展的华阳寨保卫战等历史。
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张丽萍摄
为推动环丹文化连片建设,该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丹霞文化、古村落乡村文化等,在安岗村实施红色堡垒、红色教育等红色党建引领八项工程,在董塘镇南湖村打造移民特色村、建设移民文化馆,在丹霞街道夏富古村建立“非遗”文化“装故事”传承基地,在丹霞街道瑶塘村围绕丹霞旅游文化打造民宿集群等。
同时,在环丹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建设了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约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村规民约及乡村治理体系,将新时代文明新风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到千家万户。
结合阅丹公路建设,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元素,建设阅丹公路沿线文化长廊,夏富村、车湾村、瑶山电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和文化广场,让沿线群众和游客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红利。
依托丹霞山景区资源,定期举办徒步穿越丹霞山、丹霞山半程马拉松赛等户外运动及旅游文化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把环丹各景点和各美丽乡村串连起来,开发了环丹霞山观光线、红色乡村游等7条旅游观光体验线路,拓展休闲观光、人文体验等体验功能,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突出文化传承营造文明乡风
除了丰富居民精神文明内涵,仁化县还注重居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提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农村建设,聚力“绚美丹霞,仁爱仁化”品牌口号,如今,仁化的各个村庄羽化新生,整洁宽敞的道路、空旷的广场以及文化墙上触动心灵的文字和绘画,展现出了仁化乡村的新变化、新风气、新面貌,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恩村是千年古村,也是红色革命村,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和补给地,曾留下邓小平、李明瑞、谭甫仁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80多年过去了,红军事迹仍然在恩村传颂。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恩村积极传承文化,营造文明乡风,历年来有“铭记红色历史·祭扫红军烈士”、学习红军标语等文化活动。
如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工作,恩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首先映入眼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广场一侧,一幢漂亮的乡村楼房,令人耳目一新。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教育服务平台,内部放置了各种书籍,供村民阅读、学习,站内布置了许多好看有趣的标语,让村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周围轻松愉悦的氛围。
不仅是恩村,在仁化这片红色土地上,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展现着乡村生活的巨大变化,为仁化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不同的片段演绎着仁化人民的幸福生活,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工作的推进,仁化人民的幸福指数更是节节攀升。在仁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门口,2020年实践活动安排表显示,“红心闪耀”“仁爱仁心”“全民尚文”“三农快线”“生态和美”“医心医意”“梦想启航”“企业护航”等8大志愿品牌文明实践特色活动将在每月为仁化人民送上一场文化盛宴,不断将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仁化样板”将走出韶关、广东,走向全国。
作者:吴嘉宁 谭作明 刘美军 陈志文
编辑:何立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