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源瑶族自治县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世界瑶乡疗愈圣境”的文旅新名片,发挥“山、水、林、瑶、禅、谷”特色优势,围绕全域性、全要素、全业态,不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全域性”谋划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旅游业既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
乳源从“文旅+”思维转化为“+文旅”,精心做好各类规划衔接统一,强调一切皆可文旅,使城乡每一项工程,成为与旅游发展相统一的景观工程和旅游产品。该县发挥文旅资源富集优势,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推出“5”大精品游径,“6”大主题研学,“7”条骑游路线,打造“和和美美游乳源”旅游IP矩阵,形成全域开花、多点结果、秀色满园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同时,该县成立文旅产业工作专班,聚焦文旅发展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谋划研究、部署督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联动支持、协调并进的共建共享大格局。
着力“全要素”驱动营造旅游发展新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点观光,而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体验和情感交融。乳源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创造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吃讲求健康地道,乳源绿色有机食材自然天成,瑶族客家多元饮食文化交融共生,烩就了特色猪头皮、石韭烟熏肉、大桥石鲤等令人垂涎的本土风味美食,搭配瑶族长桌宴特有的仪式感,赋予美食美好记忆。
住讲求舒适温馨,该县抓好星级酒店和特色民宿建设,建成蓝山源、云门5季、瑶客共生、岭头民宿集群等一批高品质酒店民宿,提升旅游驻客能力。全县酒店民宿日均入住率达60%以上,节假日可达80%以上,蓝山源、瑶客共生·山原色民宿等部分酒店民宿连续多日满房,一房难求。
行讲求安全便捷,该县打造快进慢游、畅通便民旅游公路,重点提升和美瑶城核心慢游系统、S250乳桂走廊旅游线路、岭南国家公园等“一心一廊一园”路网建设,更好满足自驾游、摩旅一族出行需求。 游讲求尽情尽兴,8家A级景区不断提档升级,乳桂走廊、南岭画廊、高山峡谷、环南水湖各区域板块各美其美、差异发展,小众旅游景点出彩出新,雕子塘瑶族风情长廊展现瑶风瑶韵,以“风”为主题的大布自然美学小镇风情扣人心弦,环南水湖旅游风景道响应游客“近水不入水”的生态愿景,让游客目光所及皆是风景。今年以来,62万名游客到乳桂走廊体验丰富业态,21万名游客在南岭画廊畅享生态美景,22万名游客往高山峡谷尽情“森呼吸”,10万游客环南水湖打卡湖光山色。
购讲求独特匠心,该县推出“乳源手信瑶乡有礼”非遗文创手信,乳源“三宝”、高山油茶物美质优,打造更多体验式、沉浸式购物场景,让粤北瑶山诚心好礼看得到、买得到、带得走。
娱讲求乐不思归,该县丰富民俗文化、非遗体验、时尚旅拍、自驾露营等休闲娱乐“新玩法”,如仙门奇峡“飞天威亚”、云门山“云上飞车”“瑶乡喜宴”“瑶乡不夜城”,吸引游客从“过路客”变“过夜客”。
着力“全业态”融合拓宽旅游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乳源紧跟多业共生趋势,推动“旅游+”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乳源百业兴旺。
“旅游+文化”有声有色,该县深挖古道、禅宗、瑶客、红色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出《过山“谣”》《不息的号角》等一批彰显文化特质的艺术精品力作,办好瑶族“十月朝”等品牌节庆活动和“一镇一品、一村一韵”活动。
“旅游+生态”有诗有画,依托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该县发展南岭观鸟、水源宫、彩石谷溯溪、大峡谷穿越、户外摄影、生态研学等新业态,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旅游+康养”有温有度,该县推出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瑶浴康养产品,蓝山源、丽宫入选广东省职工疗休养基地,推出瑶药泡浴、瑶绣瑶药香囊、瑶药经络捶制作体验项目,广东大峡谷、一峰生态园入选南粤森林人家,云门5季“营地瑜伽”、天井山“森林漫步”,丰富了康养体验业态,唱响大健康产业主旋律。
“旅游+农业”有耕有乐,该县还发展了阳光湖农旅公园、鲜花盛开的村庄、西瑶彩田等多个农旅体验点,开展农耕研学、花卉种植、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等活动,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中回味乡愁。
“旅游+体育”有赛有游,抢抓“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时尚,丰富体育赛事供给,办好铁人三项赛、西京古道徒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形成“体旅融合”新模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