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村航拍图。
志愿者打扫环境卫生。
安口村村委会。
安口村草莓采摘园。
整洁美丽的安口村。
安口村樟树王公园。
安口村乡村振兴车间皮具厂建设项目。
前言
安口村位于乐昌市长来镇南部、武江东岸,距离乐昌市区约12公里,素有“乐昌第一村”美誉。该村下辖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21户2014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优质水稻、香芋、马蹄、特色果蔬等农作物,还养殖生猪等。该村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省级保护文物张氏三公祠、国立华侨中学遗址、狮子庙、古拱桥、进士碑、“樟树王”公园等坐落其中。曾先后荣获“乐昌市文明村”“韶关市卫生村”“韶关市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被列入首批典型村。
长来镇安口村有绿树成荫的樟树王公园,走进村内,但见宽敞平坦的古村道、干净整洁的庭院、古朴的青砖房、整齐规划的蔬菜大棚,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这是长来镇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颜值”大提升的一个缩影。谈及安口村的巨大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交口称赞。
2023年11月,安口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安口村聚焦“千年樟王、绿美安口”村庄品牌,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解锁“百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密码,将基层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农民致富增收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农旅融合发展 激发特色产业活力
安口村位于乐昌市长来镇乡村振兴“两横两纵三点”规划布局中的特色农文旅休闲区,以优质水稻、马蹄、香芋、草莓、特色果蔬种植等农业产业加工为特色。走在安口村平整的土地上,一排排翠绿的车前草映入眼帘,正生机勃勃地生长。近年来,长来镇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狠抓产业发展,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不断蹚出新路。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通过指导农户充分利用冬闲土地空档期,积极开展冬种生产,引导农户在水稻秋收完之后种植车前草,来年春播之时就可以收获,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还将‘农闲时间’变成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实现‘一地多用’‘一土多收’。”长来镇安口村村委会主任张鉴尧介绍道。
车前草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不仅可以药用还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做成车前竹叶甘草汤、车前叶粥等美食,市场需求广阔。
“这里的土壤、气候都很适合种植车前草,目前我们一共种植了70多亩,请了20多个工人,车前草每亩干草的产量大概在150到250公斤,现在本地的收购价在20元一公斤左右。这种药材市场需求量大,我们对这一产业发展非常有信心。”车前草种植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现在我们村发展了车前草种植产业,在农闲时就可以过来做工了,以前在外面打工又远又照顾不到家,现在在家干活一个小时15块钱,一天做8个小时,也有120块钱,家里老人小孩的都照顾到了。”安口村村民张阿姨说。
作为典型村建设谋划的项目之一,安口村乡村振兴车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公司以加工文具、化妆包等皮具为发展方向。配备有40台机器,可容纳40至50名村民同时作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家门口有了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我们的就业问题,让我们不仅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车间没那么忙时,我们还可以做一下田里的活,一举多得。”说起在乡村振兴车间务工,安口村张阿姨兴奋地表示。
当地通过深入挖掘盘活闲置资源和资产潜力,引进安口模具加工厂、特色淡水牛蛙(“莲蛙”)养殖项目,利用安口村1200亩闲置山地引进广发能源发展农光互补,引进樟树王特色蔬果采摘园蓝莓无土栽培产业,有效盘活了村内闲置低效资源资产。
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大棚果蔬产业优势,串联张氏三公祠、国立华侨中学历史遗址、“樟树王”公园等历史人文资源,大力推进“采摘体验游”“观光休闲游”等农旅、文旅融合项目,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南部生态旅游“打卡地”,全面提升长来镇产业服务能力和旅游形象,有效做强典型村产业经济。
近年来,长来镇安口村通过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丝苗米、香芋、马蹄、草莓、车前草等特色产业,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增添新动力。
打造绿美安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安口村贝兴组,笔直干净的水泥路两旁,点缀着鲜花绿植,参天的古树挺拔屹立,悠悠的河水缓缓流淌,一座座干净整齐的院落坐落其中,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的全新景象。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安口村在机制规划上下足“绣花功夫”,让资金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
贝兴村小组位于长来镇南面,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乐昌姓氏族谱中最早记载的姓氏。村内乐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三公祠”至今保存完好。“以前这里都是一些很残旧的老屋,鸡鸭到处跑,现在建了新农村漂亮多了,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玩,晚上群众出来跳舞或者到河边散步,十分惬意。”村民龚婆婆开心地说。
安口村依托生态优美、古树名木繁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为理念,对村内的古宗祠、古石桥、古码头和古巷道等遗址原状修缮,率先完成整村建筑外立面改造、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集中供水等项目建设,打造了多个与古建筑风貌保持一致的“四小园”,目前村道宽敞干净,庭院整洁美观。
“去年12月以来,典型村工作专班组、长来镇党委政府以及各挂点帮扶单位共组织党员志愿者、镇村干部和群众出动1282人次,清理卫生死角815处,整洁路面28.5公里,改善乱贴乱画60处,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50间,共计1350平方米,安口典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张鉴尧说。该村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地毯式”入户宣传,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典型村培育氛围,打造出“五美”的绿美古树乡村。
安口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党员带头拆危除旧、先行整治自家房前屋后,自觉践行村规民约、管护制度,当好维护环境的先锋,更以自觉行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提升环保意识,形成党员带头、党群联动,共建美丽乡村的生动局面。
安口村通过推进“千年樟王、万里碧道”乡村振兴综合体工程项目,从整治人居环境、硬底化村道和田间小路、建设美丽庭院等多方面进行微改造,既保留浓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治”上下功夫厚植乡村文明底色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典型村培育中重要一环。
“我们村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及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典型村培育积极性,让大家自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乡村建设中来,以典型村培育为契机,全面提升养老、医疗、卫生等民生服务水平,并持续完善体育设施,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张鉴尧说。
早在2018年,安口村就成立8个村民理事会,由村里威望高、热心公益的村民加入,共同治理村小组事务,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在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原本泥砖砌成的旧村庄推倒重建,村民参与其中、共同发力,安口村逐步建成如今富饶美丽、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村里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好,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了。”村民张大哥说。
“2022年,村里开始采用‘积分制’的形式探索乡村治理,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公平公正考核、给予适当奖励等方式,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现在乡村更美丽、乡风更文明。”谈到积分制,安口村村干部感受颇深。
安口村安口组通过探索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将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村民全部纳入管理。通过在安口组党群服务室打造“善美超市”,细化积分评定细则,建立积分管理台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网格志愿服务等活动。“根据不同服务内容、时长可获取面值不等的‘善美值’积分,村民可使用积分在‘善美超市’内兑换生活用品,引导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治理赚取积分,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让乡村文明建设的‘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最大限度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安口村村委委员宁清茂介绍说。
“自从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以后,村里的矛盾纠纷少了,村子变得更加整洁,现在大家都比较积极地去维持房前屋后的卫生。”村民王阿姨说。
乡村要振兴,有效治理是关键。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主要是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指标,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努力构建“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奋力打造乡村治理“安口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善美超市’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积分制激励机制,丰富积分项目及参与类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反哺乡村治理,通过安口小组将乡村治理新模式延伸至整村全镇,打造睦邻友好、整村共富、环境优美的特色新农村。”安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华彪说。
请输入验证码